为了解决首都“首堵”问题,8月17日至20日,北京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进行“好运北京”环境交通测试。在此项措施实施之初,我就担心,如果将其作为一种常态的“治堵”方式,会不会伤害私家车主的财产权?
财产权不仅仅是财产的所有权,还包括受益权、享受权、自由转让权等一束权利,单双号限行会侵犯车主对私车的受益权。20日测试完后,我注意到北京市有关部门不断公布单双号限行带来的种种好处,又是道路畅通了,又是空气干净了,又是出租车生意好了。不少媒体在报道中只传播种种测试成功的信息,让私家车主对着镜头说“我奉献我快乐”,让街头百姓说出“期待限行常态化”的声音,闭口不谈对私家车主造成的不便。
北京的私家车虽然越来越多,但相比之下,私家车主毕竟还算舆论少数。那么,无车族会不会利用自身的多数优势,力推单双号限行的常态化,去伤害少数人的利益?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多数人暴力这种奢侈的“民主病”,一般较多地发生在民主过度的国度中。中国当下最多还是“少数人暴力”,但存在着激发多数人暴力的环境:市场与民主同时输入中国,却施惠于不同群体,市场让少数先富者获益,而民主让贫困的大多数掌握了一定舆论话语权,于是就挑起了嫉妒和仇恨。前段时间两起事件中就显露出多数人暴力的迹象。一是在向富人开征遗产税的问题上,某网站的投票显示,认为“现阶段有必要开征遗产税”的人,占到67.74%;再就是湖南、浙江等地出台政策以天价处罚富人超生,浙江就对一个超生的私营业主开出了101万元的罚单,重罚迎来了舆论的热烈欢呼——在我们的舆论中,富人身份好像就意味着罪恶,侵犯他们权益的事情,常能赢得大众没有原则的叫好,这就是多数人暴力。
这种语境中,如果让买不起房的人投票决定任志强的命运,任志强很可能被投入狮笼中;让大众投票决定富人的财产,富人的财产很可能就被分光。而在此次单双号限行中,从道路畅通到空气变清,多重利好多数人受益,又有官方舆论暧昧的暗示和支持,这对无车的大多数是一种诱惑:这时候如果提起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的议程,很容易形成压倒性的意见。在多数人的支持中,少数人的正当权益很容易被剥夺,而且剥夺得冠冕堂皇。
让人欣慰的是,此次民间舆论表现出了相当的理智和清醒。我注意到,各大网站的许多网友(应该还是无车族居多),并没有咄咄逼人、气势汹汹地向私家车主施加话语暴力,没有顺着某种暧昧的官方舆论,无条件地支持侵害私家车主利益的单双号限行,而是非常理性地指出这种限行的弊端,认为解决拥堵的关键还是发展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解决空气污染根本还在能源替代。评论者也表现了很可贵的理性,指出“出于对公民财产权的尊重,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常态化,显然是一个不可能的选项”;“不要用‘堵’的办法对付‘堵’”。与无车族聊天,并没有从他们那里听到对限行常态化的期待,而是说如果治路堵可以单双号限行,那么解决人多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规定“单号出生的公民只能单数日上街,双号出生的公民只能双数日上街”。
真正对法律的尊重,不只表现在自己成为受害者时才依赖法律的救济,更重要的是在处于某种道德或多数优势时,能突破利用多数优势的冲动,为处于劣势和少数的受害者,寻求法律保护——此次单双号限行问题上,公众表现出这种可贵的理性。大多数人没有为侵犯少数人利益而欢呼,而是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今天在单双号限行上,你是那个站在多数人队伍中欢呼的人,多数人暴力下,总有一天,你也会在某个问题上成为被剥夺和侵害的少数人。在权利问题上公民应有鲜明的原则,多数和少数不能在合法权利问题上对立起来,而应团结起来防范公权力的侵权冲动。
公众的这种理性对有关部门是一种提醒,在制定诸如单双号限行之类的措施时,要考虑少数人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