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最近到湖南南部某地采访,当地一位乡长(也是半月谈热心读者,姑隐其名)向记者猛烈抨击当前基层政绩考核中弄虚作假,打肿脸充胖子之风。该乡长反映的问题有一定典型性,引人深思。我们期望上级政府给基层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下大气力裁减各种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这样,乡官也就好当了,不用再陷在谎言的重围中了。
乡长自述:我在湘南一个乡镇政府干了11年,当乡长两年了。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的政绩考核在很多方面背离实际,逼着乡镇干部造假。一些干部甚至认为,干工作就是一级骗一级。造假好的干部反而得到提拔,这就形成了错误导向。而农民最讲实事求是,打心眼里看不惯乡镇干部这种做法。
先说农民人均纯收入吧。我们乡1.9万人,农民占95%,人均耕地0.87亩,主要收入靠打工。农民生活水平在全县比较靠后,可上报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数字并不落后,2005年报的是4300多元,2006年增加到4600多元。实际上,农民可用现金少得可怜,平均起来每年也就600到700元吧。每年开春,大多数农户买了农药化肥、缴了孩子的学费就没啥钱了。乡政府门口有个长途汽车站,每年春节刚过,民工就争着上车去广东,把路都堵塞了,看得我们真心酸。有一部分村民在附近煤矿挖煤,做苦劳力。挖矿环境恶劣,有个自然村只有500来人,就有25个农民不同程度得了尘矽病。农民人均纯收入数字报得这样高,主要是以前为达到“小康”考评标准,满足上级领导“政治需要”而盲目造假的结果。几年前,我们乡曾有一次报得比较实际,当时全乡21个村中有8个排在全市倒数10位,乡领导被县领导批得狗血淋头,第二年就只有壮着胆子虚报了。农民人均纯收入数字虚高还有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导致自筹建设资金的压力超过了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
招商引资的考核最离谱。县委、县政府将投资规模500万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列入乡镇考核指标,而且要求至少有一个外资企业。我们乡交通不便,也没有很多资源,招商引资很难,但我们乡2005年报了3个,2006年报了4个。考核方案要求很具体,要看企业工商执照、纳税证明,还要检查现场。我们就从市里请来一个老板,让他帮忙出具各种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再找一个临时性的工地做摆设,把考核组带过来。对于我们这套假把戏,考核组的人也非常清楚,但大家都不说破,因为考核组的人也知道,这项指标的下达本身就不合实际。上级既然要考核某样东西,哪怕弄虚作假,我们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妥当”。
再说沼气池建设。建沼气池本是好事,能够提供生态燃料,节约能源成本,但有一个前提:农民必须养猪。我们乡很多农民不养猪,没有沼气原料,可是县委、县政府去年还是给我们乡下达了建41个池的任务。建一个池,除了上面下来的配套资金,乡政府要补600元钱。乡政府总共花了近6000元钱,建成的池子实际上没用,全是废物,是做给上面看的!像这样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需要出钱的事还不少。乡镇财力非常紧张,现在全乡的债务有350多万元。
考核中的浪费也很严重。上级前来考核,每项工作的汇报都要装订成一大本“书”,其实领导并不仔细看。我们经常把旧的资料复印,改一下数字,就成了新总结,实际一文不值。领导却很满意,说首先你们乡态度就很好。上级各个部门要求我们挂各种“领导小组”之类的牌子,自己用木材做不行,还需要用铝合金的料,以示重视。为了这些形式主义的牌子和总结材料,2005年我们乡至少花了6万元。现在上级一些部门还要求将这些东西扩展到每个村,如开展某项工作时,村里要贴多少横幅,挂多少牌子。在统计部门汇总排列各种考核数据时,我们凭关系找熟人,刺探某项工作排到县里第几位。如果打听到其他乡镇把分加上去了,名次超过我们,我们就得赶紧再找人“公关”。我所在的是一个农业乡,怎么可能跟那些有煤矿的乡镇比经济总量、比工业产值?但考核政策却是“一刀切”。
政绩考核中这些不切实际的做法,对我们干部和群众影响很大。一些干部的精力主要用在讨上级欢心,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炮制成绩,这些干部作风飘浮,使得我们有些工作落实不下去,政令不通。有些问题不是县委、县政府自身就可以解决的,我们期望全党上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段羡菊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