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胡锦涛同志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科学地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统一全党思想,胜利召开党的十七大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讲话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
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方案可资借鉴,只能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中国自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我们党就开始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所写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光辉著作,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规划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如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文化领域实行“双百”方针,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等。这些都是针对苏联模式的。尽管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后来在探索中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重大失误,但并不能因此抹杀这一阶段探索的重大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毛泽东探索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新的探索。在新的探索中,邓小平坚持了毛泽东正确的方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并且有许多新的创造,最伟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道路。邓小平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里,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这里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第一,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它是中国的,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三,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后来邓小平提出和概括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最准确的表述。将其略加展开就是:(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只有一个中心,不能搞两个中心,更不能多中心。(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二者相互依存,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内容,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我们是两个基本点,不是一个基本点,不能只讲一个不讲另一个,偏离正确轨道。(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我们的现代化目标是全面的。经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我国突破了苏联模式,开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总称,包括理论、制度、道路等不同层面。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几代领导人长期探索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如前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探索作出的正确选择,它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坚持才能发展;发展是坚持的条件,发展才能坚持住。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它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化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切实加强“四大建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处于中心地位,是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当前经济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调节差额过大的收入分配,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主要是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求有宽裕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要求有平等和谐的民主政治生活。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不断推进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越向前发展,文化的作用越大。它为经济、政治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更加主动和自觉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的推进,对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提高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的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