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0万中国军人中,他们是普通的指战员。然而,正是因为普通,他们的故事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使人们从中感受到走过了80年岁月的人民军队所焕发出的勃勃朝气。
上校邢国良:信息化转型“排头兵”
“我组织的所有练兵活动,都是围绕信息化这一主题展开的。”41岁的南京军区某两栖机械化步兵团团长邢国良上校说。在南京军区,他所率领的团队被认为是军事信息化转型的“排头兵”。
前不久,邢国良就把部队拉到山岳丛林地带,进行了一场实兵实弹演练。到达演练地域半小时后,邢国良就率领指挥自动化分队、通信保障分队等,搭建起程控通信网、微波通信网、电台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各种指挥自动化网络,建立起具备团、营、连三级远程信息交换、多维信息获取、态势信息共享等功能的指挥信息系统。
“仅一年前,这是不可思议的。”邢国良说,那时,他们搭建指挥所是从搭帐篷、摆案子和挂地图开始的,“那还是机械化时代的传统做法”。
少校高玉林:学历最高的指导员
在我军某两栖机械化步兵团3营8连,30岁的指导员高玉林在官兵们心目中拥有崇高的威望。战士们说,高玉林是全军学历最高的指导员,而且军事训练水平也很高,“是个全才”。
2005年6月,高玉林取得博士学位后,便主动要求到基层部队任职。当时,他的职务是正营,军衔是少校,但他到基层部队的第一个身份却是列兵。为了尽快使自己从一名学生转变为合格的野战部队士兵,高玉林自我加压,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高玉林的知识优势很快就显露出来,令战友们刮目相看。网上对抗,全连精选出的网络高手在他面前一一败下阵来;卫星定位,数据传输,一项项高新技术被他运用自如……知识拉近了高玉林与战士们的距离。他一方面同战士们一起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另一方面又抓紧点滴时间,辅导大家学习计算机、英语、军事高科技等知识。
今天的中国军队,已成长起大批像高玉林这样学历高、知识渊博、经历丰富的新型军事人才。他们在全力推进中国军队信息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咨询师刘昕:“知心姐姐”帮帮你
南京军区某团新战士小赵,有人笑他是20岁的年龄10岁小孩的胆量。入伍训练第一次实弹射击考核,到了考核场上就发抖,闹出个大笑话。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小赵拨通了师里的心理咨询热线“880”(帮帮你)。心理咨询师刘昕听完小赵的倾诉,立即拟制了解决方案,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她发动连队的射击高手与他结成帮扶对子,进行强化训练。后来,在上级组织的实弹射击考核中,小赵以5发子弹发发命中靶心的成绩取得第一名,荣立三等功。小赵夺冠的消息传回连队,战友颇有感触地说,小赵自从壮了“胆”,打枪也“神”了。
刘昕被全师官兵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一年来,她已为官兵提供心理咨询960余人次,帮助600多名官兵消除了心理障碍。
近年来,官兵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中国军队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心理咨询师开始越来越多走进部队。不久前,解放军政治工作网还开通了心理咨询频道,为干部战士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士官王少杰:民主化管理的受益者
南京军区某旅士官王少杰的一条建议一经提出就被旅领导采纳。
旅长金川大校回忆说:“年初,我打开电子信箱,发现一个士官提出了一条重要建议。他说,旅里可否清理一下士官公寓,保证士官家属来队人人有一套住房。”金川高度重视这条建议,立即把所有的旅领导召集在一起,专门开会研究这条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尊重士兵的权利。”2007年春节前夕,在旅领导的协调下,居住在士官公寓内的干部家属被全部清理出来。“得到这个消息后,我一晚上没睡着。”王少杰第一时间给远在千余公里外的妻子打电话,让他有空到部队来。很快,一批又一批分居两地的士官夫妻,在军营之中幸福地团聚了。
王少杰所在的旅,曾被中央军委授予“临汾旅”的光荣称号,是中国南方惟一的对外开放部队。“用民主方法管理部队,一直是我们部队的特色。”旅政治部主任韦清说。
如今,电子信箱、首长电话、148法律服务热线、168心理咨询热线、各营区意见箱等,均是该旅基层官兵用来向上级甚至最高领导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王少杰说:“民主化的管理,使每一个士兵都成为受益者。”(记者 李宣良 梅世雄 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