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提要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须臾离不开通信兵。
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大幅跨越,我军通信兵,这个传统战争中的保障角色,正在一步步跃向军事斗争准备前沿,以崭新的风采走在我军建设转型的前列。
今年,是我军通信兵诞生80周年。本文记述了记者在我军通信兵部队的所见所闻,为观察这支焕然一新的“信息尖兵”开启了一扇窗口。(武天敏)
从无往不胜到无“网”不胜
【老镜头】“通信兵要有一副铁脚板,才能无往不胜。”30年前,这是我军通信兵新兵入伍教育时,指导员常讲的一句话。
是啊,通信兵需要翻山越岭去架线,没有一副铁脚板怎么行?
进攻架线走在前,撤军收线走在后。战争打到哪里,通信兵就要走到哪里。一个“走”字,刻画着通信兵的艰辛,也诉说着通信兵许多“无往不胜”的传奇故事。
【新视野】如今,通信兵还在说“无往不胜”。但是,这个“往”变成了“网”。
在北京总参通信部的大楼里,记者看到一幅巨大的网络分布图——
祖国辽阔的版图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光纤干线、四通八达的光纤支线,编织成一个蔚为壮观的现代化通信网络。从首都北京统帅部,到远在南海的西沙群岛;从乌苏里江畔的“东方第一哨”,到喀喇昆仑山上的神仙湾哨卡,星罗棋布的营区、哨所、军港、场站、阵地,都被这张“大网”覆盖。
一网连三军,天涯若比邻。时至今日,三军将士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这张“网”。记者在总参某通信网络技术管理中心看到,全军综合信息网上,目前同时开通了好几列“信息快车”,卫星遥感数字图像、边防巡逻实况视频、军事训练远程教育、政治教育资料查询、后勤装备保障信息……全军各条战线的日常工作,都变成汹涌澎湃的数据江河,不舍昼夜,纵横奔流。
【画外音】从无往不胜到无“网”不胜。一字之差,背景是我军通信事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战略通信网、指挥控制网、公用电话网、数据通信网、野战通信网……各种通信网络构成我们这支军队的神经中枢。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一刻也离不开通信兵。
从巡线护缆到“守望结点”
【老镜头】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一场暴风雪席卷青藏高原。
一名通信兵爬上电杆,一手抱住电杆,一手用木棍敲打电话线上的冰凌。
不知不觉中,灾难降临了。当他准备下电杆时,才发现严寒将自己的躯体与电杆紧紧冻在一起。
最后,肆虐的暴风雪把他冻成了一尊冰雕……
【新视野】天上有卫星,地下有光缆。
今天,通信兵似乎不再需要风风火火闯九州。但是,他们的生活中依然不乏执着的坚守。
如今,全军通信兵约占我军兵员总额的10%,渗透在作战、值勤、训练、保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一年到头没有喘息的时候。总参某通信总站主任蒲致龙告诉记者,首长们来看望值班官兵,经常嘱咐的一句话是:“一定要按时吃饭!”
信息时代,赋予了通信兵新的职守意识。他们说:“我们是通信网上的一个个‘结点’,网结打得牢,网才结实。所以,静态的坚守责任依然重于泰山。”
夜深人未眠。记者来到总参某通信团,高级工程师苏洵正在对一个新型军事通信网进行技术检验。随着她手中鼠标的移动,各种战术背景下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抗毁情况一一呈现眼前。
“嘟嘟嘟”,几声预警信号响起。电脑屏幕实时监控信息显示,某通信网络一个用户的软件出了问题。她迅速敲击键盘发出指令,几秒钟后警报解除。
【画外音】在今日通信兵的序列里,硕士博士也是战士。如今,他们把通信兵保障畅通的传统职责理解为“信息粘合”。用知识和智慧把许许多多“信息岛屿”黏合成坚实的“大陆”,信息快车才能风驰电掣,动若风发。
从“管通”到“管统”
【老镜头】深圳。1997年7月1日凌晨,我陆海空三军冒雨向香港开进。
北京,远隔万水千山的统帅部,官兵进入香港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卫星、光纤、微波编织成立体通信网,把三军驻港部队与北京紧紧相连。
军委、总部首长评价,进驻香港部队的通信保障“通得好、听得清、看得真”。外电评述:“中国军队通信保障进步神速。”
【新视野】“现在的‘三军通’已经不是10年前的概念了。”10年之后,说起那次雨夜通信,总参通信部一名博士这样对记者说。
10年间,发生了什么?
2003年诞生的全军某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设在总参通信部。
在这里,记者听到3个新名词:白色系统、迷彩系统、绿色系统。它们分别指自动化办公、野战指挥和信息管理系统。这个办公室的职责,通俗地说就是让这3种“色谱”融合,变成一种三军通用的“新色彩”。
顶层设计,就是他们的“调色板”。3年来,他们已经制定了400多项军队信息系统的交互标准,为我军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奠定了基础。
不管一寸铜线,也不管一个机台,他们还是通信兵吗?办公室副主任侯喜贵说:“8月1日换新军服,我们戴的就是通信兵的臂章。”
信息化呼唤通信兵。目前,更多的新职能被赋予通信兵。全军指挥控制系统安全监控中心、全军电磁频谱管理中心相继成立。一些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职能机构设在通信兵系统,许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大攻关项目由通信兵承担,几乎所有的重大演练活动通信兵都参与筹划组织。
【画外音】只有信息技术的渗透联通,才能把各个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管通”到“管统”,通信部门已经由单纯的业务保障部门,转变为信息系统的综合管理部门。
从“保障作战”到“直接参战”
【老镜头】1996年3月,我军在东南沿海举行三军联合军事演习。
鹰击长空,蛟龙出海,铁甲推进,火器喷射,气势磅礴,规模浩大。
为保障演习中诸军兵种的指挥与协同,我军通信兵同时启动战略通信网、野战通信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运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多种手段,为参演三军部队提供了全方位的通信保障。
【新视野】如今,还是在这片海域,一场连续5天的海上实兵实装对抗演练,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拉开了帷幕。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成千上万组目标数据实时融合,海、空、潜立体打击指令的及时分发,竟是出自8名士兵之手。
由这8名士兵组成的指控班,战位就在海上作战的“神经中枢”——编队指控中心内。
他们的职责,就是整合战场态势、融合敌情数据、提供打击参数、分发作战指令。四级士官、指控班长汤建清告诉记者,他们几个人的工作目标概括起来,就是精确感知战场。
“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战斗员。”编队指挥员介绍说,未来战争把传感器、计算机、通信系统、指挥人员和作战平台捆绑在一起,通信保障与指挥控制高度融合。传统的“传令兵”,正在变成“信息战士”,直接操纵信息化装备投入复杂电磁空间的激烈角逐。
【画外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通信兵的许多传统业务面临后台化、边缘化的趋势,原有的一些亮点逐渐暗淡,一些阵地已见萎缩。与此同时,在新兴的信息化前沿业务领域,通信兵正显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通信兵,正在成为一支信息保障与作战一体的新型部队。(成刚 张日军 武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