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小区里的小食店刚吃了一碗酸菜肉丝面,感觉老板真够厚道的,都几年了,这面还卖3元一碗,虽然现在肉有些少,酸菜份量也不是很足,但汤水还是原样的,如果不像我这么细心的人,是很难发现这些变与不变的。哎,我是感觉这段时间,涨价涨得我都有些神经兮兮心慌慌了。
前天我才刚听说方便面也涨价了,昨天又有新闻说,五大发电集团已集体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上调电价,好在国家发改委暂时给挡回去了。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要再观察观察一段时间,再来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说方便面是临时充饥的食品,平时可有可无,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其他物价也跟风上涨,特别是民生必需品,比如水、电、天然气等公用品的价格也跟着上涨的话,那么市民的日常生活就会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人说,在一个物质主义时代,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如何,往往决定着这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说到个人的经济状况,人们常常会将其与收入挂钩。这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就大部分人而言,收入往往是决定个人经济状况最直接甚至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在一个社会变动比较剧烈的时代,这种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一些更宏观的背景因素,会比个人的收入更强有力地决定和改变人们的经济地位。其中的背景因素之一,就是物价变动。
而这当中,最应该受到关注的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动。因为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在他们的全部消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一次物价变动中包含着生活必需品的大幅上涨,哪怕这次物价变动在总体上是很温和的,但对于中低收入者,尤其是对更底层的群体来说,却很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影响。
这正是政府在每次物价上涨时要补贴低保家庭的原因之一。不过,补贴虽然减缓了物价对低保人群的生活冲击,但出于种种原因,低保的政策阳光,并不可能完全照耀到所有的中低收入者,所以,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让这些人的生活受损。
如果只是单纯把市场和涨价行为联系起来,已经不足以说服民众理解和支持了。有关部门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在向民众解释涨价的原因的同时,必须要让民众看到涨价之后的利益均沾。经济迅速增长的关键不在于涨价,而在于涨价之后的得大于失。也就是说,如果涨价只是对底层生活形成压力,而没有更直接的改革收益,那么,在得失之间没有必要的心理支撑点,这种行为必然会受到民众,特别是底层贫困群体的广泛抵触。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方便面涨价之后,接着出现的电价等酝酿跟风上涨,就值得大家注意了。政府应该对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动向及时准备应对策略,并且在宏观调控上,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让涨价之风进一步升级。(叶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