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无锡太湖蓝藻全面暴发。
6月11日,安徽巢湖蓝藻暴发。
6月24日,云南滇池蓝藻暴发。
7月11日,20年未曾出现大规模蓝藻污染的武汉东湖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局。
随后,苏州、长春、南京等地相继传出蓝藻暴发或者可能暴发的消息。2007年,难道真的是一个“蓝藻年”?
蓝藻,这被称为“生态癌症”的生物究竟是什么?为何今年连续侵入我们的生活?人能战胜蓝藻这种古老的生物吗?这是我们的追问,也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身世 好蓝藻 坏蓝藻
要知道蓝藻的自然属性只需知道几个简单的事实就可以了:蓝藻是一种菌,但它有着叶绿素,很早很早以前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爱尔索·巴格霍恩(Elso Sterrenberg Barghoon)在南非特兰斯尔的无花果树群浅燧石岩中,发现了类似细菌和蓝藻的微化石。据测定,这些蓝藻化石距今约31亿年。到寒武纪时,蓝藻特别繁盛,有学者将这个时期称为“蓝藻时代”。亿万年来,蓝藻默默地为地球提供着氧气,是目前地球大气圈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蓝藻是光合植物的先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仁辉介绍说,他一直在进行蓝藻的基础研究。这是一种极其微小的生物,但关于它的分类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蓝藻属于藻类植物,是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绿色植物。也有科学家主张蓝藻不属于植物界,因为蓝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细胞核。美国科学家考帕兰(Copeland)就将蓝藻与细菌等生物一起,归入新的“原核生物界”。还有人将蓝藻单独划为“蓝藻界”。“蓝藻具有双重性。一个是光合作用,因为它带有叶绿素,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一种植物;另外它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所以它是植物性和细菌性的结合体。”蓝藻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和植物的不同点更多,所以目前大部分学者还是主张将蓝藻从植物中分离出来,列入原核生物。蓝藻是地球上生命力最旺盛的生物之一。现在的蓝藻“冷热通吃”,它能存在于90℃高温的温泉中,也能存在于冰山里,它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
蓝藻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在蓝藻门下,分有三到五个目,150个属,共包括大约1500种藻类。在这些品种中,既有“好蓝藻”,也有“坏蓝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发菜,就属于其中的念珠属。而著名的蛋白质补充剂螺旋藻,则是螺旋藻属的著名成员。
“坏蓝藻”的典型是微囊藻属的蓝藻,正是它们,将河水与湖水染成蓝绿色的“水华”(water blooms),并散发出阵阵恶臭。李仁辉说,在上千种蓝藻中,会导致“水华”形成的不过近百种,而其中又有几十种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孔繁翔在一篇报告中指出了蓝藻水华的危害:“导致沉水植物难以生长;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他生物缺氧死亡;局部湖区大量堆积死亡,破坏水源地水质;分泌毒素,直接危害生物生存与人类健康。”
温度是引起蓝藻大量繁殖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最常见的蓝藻在亚热带地区的25℃-35℃温度下繁殖较多。而今年的蓝藻大暴发同样也有着温度的促进。“大气变暖是肯定的促因之一。”孔繁翔说,以太湖为例,今年太湖过了一个暖冬,冬天藻类被冻死的少了,“在水底里存活下来的到了夏天就开始跑到湖水里疯长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也曾指出,虽然有人为因素的存在,但无锡太湖蓝藻的暴发离不开自然温度的影响,今年四月无锡的平均气温都在20℃左右,这样的气温适合了蓝藻的生长。
污染 富营养化是因,蓝藻是果
蓝藻生命力顽强,除了对温度不挑剔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是一种“喜欢污染”的植物,对污染的喜好让它可以排挤掉其他生物,霸占一方水土。
在自然界中蓝藻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可以压下其他藻类,当水污染严重的时候,水里95%都是蓝藻形成的水华:首先,水体被污染,然后蓝藻大量生长,它释放出的毒素和散发出的气味继而再产生污染。如此往复,形成了水体污染的恶性循环。
“蓝藻暴发主要存在于静止的水体如湖泊中,是由氮磷高营养化引起的。工业污染品和农业施肥导致的水源污染及生活垃圾排放是起因。”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蓝藻治理专家刘文君说。
“湖泊的富营养化是在自然因素和(或)人类活动影响下,因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造成水体生产力从低向高营养状态过渡的一种现象或趋势。”孔繁翔解释道,1991年的时候,我国122个湖泊中,还只有51%呈富营养化状态,到了2005年,我国133个湖泊中,有88.6%富营养化,其中61%国控重点湖(库)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
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2006年中国环境公报》,其中指出,去年27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有18个湖(库)是等级最低的五类和劣五类,13个劣五类水质的湖(库)中,暴发蓝藻的太湖、巢湖、滇池名列其中。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生长蓝藻明显,特别是有着大江、大湖的东边沿海城市比较多,”李仁辉说,但富营养化还存在于更多的地方,“像北京的护城河、北海、水库等也都有蓝藻,北京护城河里蓝藻也超标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陈昌杰进一步指出:“蓝藻需要的营养物质比较多。一般水里的氮都比较多,其他营养也都够用,就是磷比较缺。一旦水体中出现大量的磷,蓝藻的暴发就自然而然了。所以磷是一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一说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人们通常会立即联想到工业污染。事实上,我国环境保护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及规定,确保工业排放中氮和磷的含量在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
问题是,工业排放并非氮磷污染的惟一渠道。“污染是个综合的问题。工业污染大家比较重视,也容易发现,所以好控制。而农业污染则不太为公众熟悉,可也比较严重。太湖周围有大量的农田。农业生产所使用的肥料和农药,要么通过土壤渗透进地下水,进入太湖,要么被直接排入河道,流进太湖。肥料和农药富含氮磷,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此外,生活污染也加快了富营养化的毒素。当地居民排出的有机废物如粪便等,随着卫生设备冲进下水道再经过一定处理之后被排进河流湖泊。这其中也含有大量的氮磷成份。
李仁辉同样认为,这几年的蓝藻在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的暴发,与近年环湖地区人口暴长的情况有密切联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