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北某地”是它在媒体报道中的代名词。外军也只能在侦察卫星拍摄的图片上目睹它的风采。这里是亚洲最大的训练基地,占地1000多平方公里,与香港地区的面积大致相同;这里也是我军惟一可展开集团军规模实兵战役演习的训练基地。作为我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一位亲临基地观摩的美军军官将其与美国陆军最大的训练基地欧文堡相提并论,称其为“练兵的理想战场”。这里就是地处北疆大漠深处的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建军8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这个磨砺精兵的未来战争“实验室”,探访这座正在蓬勃兴起的训练基地……
关键词之一:较真
●实战,是检验战斗力的惟一标准
●实兵对抗性演习是军事训练的最高形式。基地训练,必须以实兵对抗性演练为牵引,真打实抗
盛夏时节,大漠深处狂飙突起。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兵对抗演练,在方圆上千平方公里的丘陵沟壑地带展开。草原戈壁深处,铁流滚滚,炮声隆隆。
对抗一开始,“红军”就面临诸多“敌情”:炮兵阵地遭敌偷袭,远程机动“路”断“桥”塌,跌跌撞撞开进途中,又遭遇倾盆大雨和“蓝军”强电磁干扰,通信中断、指挥失灵,万人千车在大雨中等待。
“红军”指挥员向基地导演部请示:风急雨大,可否暂停演练,部队休整后再战。
这不是影视剧中的情节,而是发生在这个训练基地的真实故事。故事的意味深长在于,它折射出一些部队指挥员关于“演习”的另一种理解:
信号弹一打,指挥员按“脚本”走程序,部队按照预定步骤“跑龙套”,红旗便插上“蓝军”阵地。这样“演戏”式的演习一个时期并不鲜见。而更让人忧虑的是,一些指挥员已经习惯了这种自导自演、一厢情愿式的“演戏”。
谈及这些,刚刚卸任的基地原司令谢勇,话语间透出深深的忧患意识:实战,是检验战斗力的惟一标准;在没有战争的时代,我们只能从演习中学习战争。但是,如果演习蜕变为“演戏”,部队的战斗力从何而来?
正是出于这种忧虑,时任导演部司令的谢勇答复了8个字:战场没有天气选项。
被逼进实战环境的“红军”部队,奋起展开绝地反击。真正的战斗,在暴风雨中打响。
关于基地训练,谢勇的理解是“两个必须”:基地训练必须以对抗演练为牵引,对抗演练必须最接近实战。“两个必须”的核心就是两个字:较真。
从一个个“较真”的故事中,记者充分领略了“最接近实战”的内涵。
——一次实兵对抗中,“红军”部队按习惯战法行动,先在开阔地收拢部队,再召集各级指挥员到“中军帐”开会,明确战斗任务,然后部队分头开进。谁知,这边会议未完,那边导演部已发布战报:你部以密集队形滞留某地达半小时,遭敌空中和远程火力立体打击,三分之一兵力被裁出局。“红军”指挥员当即傻了眼。
——“红”、“蓝”双方鏖战正急,“红军”一名团长未带警卫,独自驾车到上级指挥部开会,途中被“蓝军”侦察兵俘虏。团长不服,指责对方违规。导演部断“官司”:演习场就是战场,俘虏行动成立。不设预案、不预定胜负,“较真”让对抗演练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不少考核场上的“金牌大户”,在对抗演练中竟连战连败。一些在展览评奖中争得彩头的技术革新成果,在对抗演练中现出了“中看不中用”的原形。各路指挥员们,走进基地就开始提心吊胆,走出基地都自叹“脱了一层皮”。
窗口观澜①
一次较真的实战,可能胜过一百次纸上谈兵。放眼全军,我军多座大型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的陆续建成,为大规模、高层次经常化的实兵对抗性演习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我军各部队依托训练基地开展的实兵对抗演习,也逐渐走向了成熟。整师对整师的实兵实装对抗、千里跨区机动后的实兵实装对抗等一幕幕“模拟战争”在全军各个基地打响。在一次次紧贴实战的对垒中,许多昔日战功卓著的精锐之师找到了自身的训练“短板”和观念窠臼,部队战斗力建设跃上了新平台。
关键词之二:逼真
●基地训练,必须与未来“陆、海、空、天、电”五维战场接轨
●基地训练,必须不断追踪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吸纳最新作战理念
一次演练,让某摩步师上上下下痛入骨髓。
演习尚未开始,部队从千里之外的营区向训练基地开进。谁知,刚离开营区,基地“蓝军”航空兵便突然实施远程精确打击,该师几十台坦克遭重创,部队当即乱了阵脚。师指挥员致电基地抗议:“怎么刚出营区就打起来了,完全违反了演习程序。”
基地导演部答复:“未来战争没有前后方之分,开战即全时空、全方位。”
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未知敌情,该师指挥员只好放弃“预案”,随机处置,以往开进、展开、攻击、转移的老套路,彻底成为“过去时”。一场演练下来,非对称性、非接触性、非线性等“三非”作战理念,深深烙印在全师每名官兵心里。
从以往的开进预设战场摆好阵形再开战,到一出营区就进入危机四伏的战场。训练基地想方设法“刁难”部队,目的只有一个: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最新作战理念注入部队,把未来战场的挑战搬到今天的基地训练场上。基地政委刘心明说得更通俗:就是让训练基地更像逼真的未来战场。
这种“逼真”,既有思想观念上的接轨,更有组训方式上的接轨。
一次,训练基地组织网上作业,某师受领任务后,立即组织骨干力量,精心拟就一份作战计划。谁知,这份“得意之作”却被基地导演部亮了“红牌”:没有充分使用加强的两个航空兵团,联合作战意识不强。这一刺耳的评语,逼着这个师指挥员“脱胎换骨”,诸军种、兵种合同训练、联合作战的诸多战法浮出水面。
训练基地领导的思维触角却伸得更远。纵观近年来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他们敏锐地发现,美军营连一级已能展开协同作战,而我军的协同作战训练还局限于战役规模。为此,他们经请示军区党委批准,协调军区空军在基地成立了联合训练指挥部。从此,这个基地师旅团规模的对抗演练中出现了战鹰的编队,旅团长的中军帐平添了“飞虎将”,联战联训从网上想定变为指挥作业。
这种“逼真”,在“陆、海、空、天、电”五维战场同步铺开。
某旅是一支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在与基地“蓝军”对抗中,无论是决心部署,还是战斗展开都无可挑剔。正当他们胜利在望时,却风云突变:“蓝军”派出的网络“黑客”,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该旅指挥网,并发出假指令,让“红军”部队“端”掉了自家的指挥所。一战失利,吹响了这个旅官兵研究网络攻防这一全新作战手段的号角。
窗口观澜②
“逼真”的战场,逼出了“逼真”的训练。放眼全军,“三非”作战、联合作战、虚拟攻防等一些先进作战理念已经和基地训练紧紧融为一体,不同的训练基地结合自身担负的不同任务,充分发挥着基地的“训练、考核(评估)、实验”的三大功能。“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的信息化条件下现代作战图景,不时在全军各个训练基地上演。驾驶“猎豹”指挥车,穿行在朱日和基地空旷的丘陵、草原上,记者不止一次听到,面庞黝黑的指挥员们在训练场上向部属叮嘱:任何目标都可能遭受敌人攻击,任何方向都可能成为作战空间,任何时间都可能遇到火力打击,首战可能就是决战,所以训练就必须是面向未来战场的战斗。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