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仪仗兵,人们自然会想到身穿笔挺礼服的三军仪仗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燕山脚下的北京卫戍区某迎外团,有这样一支身穿迷彩服的“野战仪仗队”。列队,枪刺闪闪,气势如虹;射击,枪响靶落,百步穿杨;散打,动若风发,虎虎生威……盛夏时节,团队一场迎外表演正在进行。
“你们的士兵受过良好的训练,是国家坚强的保障!”这是巴西陆军参谋长德利奥上将看完表演后发出的由衷感慨。
1 四连担负着迎外射击表演任务,官兵个个堪称“神枪手”。
2003年的一天,某国国防部长来团队参观。四连战士蔡超以不同的姿式——立姿、跪姿、卧姿,对不同目标——胸环靶、侧身靶、活动靶射击,随着10声清脆的枪响,10个靶标应声开花。接着,蔡超跃入战壕进行观察射击。这是模拟战场环境下的单兵战术动作。5个刚刚冒出地面的半身靶、肩头靶又被一一击中。观礼台上的外宾抬臂看看手表,惊得瞪大了双眼:消灭5个目标只用了15秒!
闻建国,82毫米无后坐力炮炮兵,常年训练使他的双手布满老茧,然而就是这双手,累计发射炮弹2638发,全部命中目标,并创造了对固定目标射击3发炮弹从一个弹孔穿过的纪录。正是成百上千个蔡超、闻建国式的“神枪手”、“神炮手”,组成了这支英雄的迎外部队。2004年的夏天,某国参谋总长观看完该团表演后在留言簿上写道:“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两个长城:一个是中国古老的万里长城;另一个就是贵军——保卫自己祖国的钢铁长城!”
2 和平年代,迎外部队是展示中国武装力量精神面貌、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的重要窗口。
谈起迎外团的由来,团政委韩义如数家珍:1974年12月31日,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亲笔批示,曾跟随方志敏、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转战南北、立下战功的某红军团,正式向世界开放。4天后,巴西共产党代表团风尘仆仆来到团队参观。“叭、叭……”8发子弹掀开了前方的标语牌:“热烈欢迎巴西贵宾。”“当时还表演了木马、单双杠、投弹、刺杀等课目,令外宾赞不绝口。”在团队土生土长的政治处主任张忠周对团史了如指掌,“1988年11月,为与国际接轨,我们组建了军乐团。”这是一支业余军乐队,队员们不仅高质量完成了规定军事训练课目,而且演奏的100多首中外名曲均达到专业水平。1996年8月的一天,美国客人来访。天公不作美,外宾还没有进入营区,大雨从天而降。外宾把目光投向军乐队。风雨中,队员们岿然不动,雄壮的军乐声盖过了风雨声。“真不愧为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这支曾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英雄团队,40多年后再次令大洋彼岸的军人折服。
3 在这个团,侦察兵在营区每个角落都很容易被认出——他们上衣肘部、裤子膝盖部补丁连补丁,手上的老茧一层叠一层。这些标记,都是侦察兵在训练场上留下的“作品”。日积月累的艰苦训练,使得侦察兵个个身怀绝技。
仪仗兵,被称作是有生命的雕塑。阅兵盛典中,仪仗兵必须军姿端正,仪态端庄,双目圆睁,炯炯有神。为此,仪仗兵在训练中总结出一首“五子歌”——身子上挺顶帽子,拔军姿贴墙根子,检查军容照镜子,腰不当家别棍子,头型不正别针子。
场上一分钟,场下三年功。优异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官兵们辛勤的汗水。
“迎外无小事。”担负迎外任务30多年来,团队先后为来自132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军队高级将领表演军事课目940余场次,荣获各国勋章、纪念章3800多枚。迎外官兵们以自己的行动续写着这支英雄团队的辉煌。(李志君 司儆 张晓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