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准备考试之前你都做了哪些工作呢?学习、复习,那时候压力大不大?
徐洪刚:那时候我任指导员,新装备刚刚列装,这时候我的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当指导员期间,新装备到了部队以后,自己感到很茫然,为什么?我基础比较差,只有初中文化,后来组织上给我提了干,我上了一个中专,当指导员的时候我只有中专文化水平,但是面对新装备的时候我确实感到很困惑,这是在装备上面。同时在带兵上面也感到指导员这个角色也有难度,面对战士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战士提出的一些思想问题,自己不是能够得心应手去回答,这时候我感到压力特别大,在这个时候,我跟我们团党委提出申请,想进一步到学校深造,提高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
李小萌:每个人去经受考核,人人过关,这是个体上符合了要求,但是要是真是有战斗力,整个转型是整体配合上整体的一个变化,这方面你们又在做什么?
杨 剑:转型我们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种单装单兵的一种转型,从最基础开始;第二阶段逐级合成,班排连营团逐级合成,这种逐级合成一方面是一种在训练当中的逐级合成,更主要的是他在一种创新理论的推动下、迁移下来逐级合成,因为这种轻型机械化部队在我军史上过去没有,我们部队是第一家,这样的部队,这样的装备,这个转型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我们无从去遵循,我们只能是边摸索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对于整体转型的战斗力的提升也是一样,从最低级开始,从理论攻关开始,从破解每个难题,从破解每个瓶颈问题,从破解每个关键问题来入手,提升他的综合战斗力水平,最终达到全师形成一个整体战斗力水平。
李小萌:像您前面说的那些困难只有一本简单的说明书,面对着这么复杂的设备,最后怎么把它搞懂的,能够熟练地运用它的?
杨 剑:首先,就是把说明书吃透,组织人员攻关;第二就是比较,这种装甲装备和我们部队现有的装甲装备有什么不同。当时我们还有个装甲团,装甲团本身就是装甲部队,射击、通信、驾驶专业有共性,这种共同的共性我们有人才,通过这种人才酵母作用,通过装甲团的人才向两个团的辐射,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三就是研究攻关,攻关那些不同的部分,我们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怎么办呢?把工厂老师傅请回来,把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请回来,给我们现场当老师,做示范,通过这样一点一点攻关,一点一点积累,一个一个问题解决,最后按照我们军事训练的教学法也好,军事训练大纲的结构也好,军事训练等级评定标准也好,按照那个框架来编出92轮式布战车的一个综合体系的训练教材,应该说这种装备的第一本教材是出在我们师。
李小萌:你们从使用者变成了老师,就是因为你们是第一个用的,摸索清楚了,其他人就可以照着你们的这个经验,可以有一个捷径了。
杨 剑:当然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是第一批,你不能指望第二批试点部队,装备部队来搞这个训练教材,应该说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李小萌:以前要想刻苦训练,战士们只要练自己就行了,没有一个使用寿命的问题,刚才您说了这都有使用寿命的问题,又没有模拟的设备去训练,这个问题去怎么解决?
杨 剑:我们刚开始没有模拟器材,我们自己革新制作,我们仿造,我们制作,给你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听起来比较土,但是挺管用,就像我们92轮式布战车,那个驾驶训练,有个模拟驾驶训练椅,那个椅子是很规范的,通过那个模拟驾驶训练椅,可以把驾驶员基本的技能训练解决了,通过模拟驾驶训练完了以后再上实车,那就很快了,但是当时我们一个叶挺独立团也才只有15个驾驶椅,我们一个秋收起义红二团接收了六十台新装备以后才只有六个驾驶椅,当时我任团长,指望六个驾驶椅来解决七十个驾驶员的训练问题,可想而知是不够的,怎么办?我们就自己制作,看看模拟驾驶训练椅是什么结构,什么状态,找模拟训练器材,把它做出来。当时车辆到了红二团,模拟驾驶椅还没有去,当时这个团用什么训练的?在训练基地,自己搞了一个训练基地,驾驶员拿着自己的脸盆,找了个木棍当方向盘训练。
李小萌:这能练出什么来,这也太初级了吧?
杨 剑:但是基本动作训练还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李小萌:用小米加步枪的办法训练高科技装备的使用。
杨 剑:规范他的技术动作,规范他按程序来实施操作的动作,这是没问题的。至于进入更高层次的模拟训练,那他不行了,我们就改变训练器材。还是一种那种自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改革创新,发扬这种作风,使我们的基础训练改制换装初期的训练能够顺利铺开,所以秋收起义红二团的第一批新装备是1999年2月份到的,到了七十台,到1999年10月份,就整团建制地参加了我们军区组织的前卫99战役演习,这个团是以一个全新的机械化团的身份参加演习的,它的演习当中,它采取的战术手段,组织指挥战术手段都是严格按照一个机械化步兵团的要求来展现出来的。我讲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当时的改制换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通过我们的攻坚破难,这个团队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形成战斗力了。
李小萌:第一次以一个机械化团的形象出现,去参加演习。
杨 剑:对。
李小萌:表现怎么样?
杨 剑:表现得非常优秀,演习结束的时候,军区首长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小萌:这车看得这么高级,坐里边是不是挺舒服的?
杨 剑:不舒服。
李小萌:什么感受?
杨 剑:非常艰苦,夏天特别闷热,里面高达五十度的温度。冬天特别寒冷,外面多冷它多冷。第三,噪音特别大,坐在里面如果不适应容易晕车,容易呕吐。第四,像这种车,一般都是越野,它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毕竟是少数,那种颠簸状态常人很难承受,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载员训练要完成载员射击,要打得准,打得快,对于我们载员来讲,那种基本技能素质,基本思想素质,基本作风要求非常高。
李小萌:车内温度50多度,这个训练时间要控制在很短吧,不然的话战士能受得了吗?
杨 剑:规定的训练时间,一天八小时训练日,除了一小时的体能训练,七个小时必须待在里头。
李小萌:七个小时,就算中午最高温,下午能低一点也得40多度整个这一天,刚开始的时候不习惯的时候,战士都是什么样子呢?
杨 剑:刚开始不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
李小萌:身体上没有反应吗?
杨 剑:有反应,呕吐,恶心,头晕目眩,这种反应都会有,或者是耐不住高温,虚脱,也可能会有。但一方面我们是强化我们载员的心理训练,这种体能训练,使他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内来适应这种车上的环境。第二就是实在是少数的个别的不太适应的,我们采取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适应十分钟,再适应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他很快就适应过来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