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七月十七日电 题:“能人治村”,长沙县探索中国新农村流金之路
中新社记者 刘双双
三十九岁的湖南长沙县金龙村女支书宋海宴在当地家喻户晓。这个身材瘦小的弱女子在短短三年内就将一个欠债累累的偏远山村变得处处流金淌银,她因此受到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嘉奖。
金龙村人口二千三百余,现有金铸(造)、金茶、金革三大“金”字招牌,除二百多亩茶园外,千亩高标准的优质稻示范区和高标准的蔬菜基地也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五千五百元人民币。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三年前,这个由两村合并而成的金龙村还欠着八万元贷款,村干部三年多没发过工资,村民间更是纠纷不断、矛盾重重,如今平整的水泥道在那时还是泥泞的坑洼山路。
宋海宴也没有想到,三年前,自己在村委会改选中会以绝对高票当选为村主任和村支书。此前,她和丈夫用心经营着自己的饲料加工厂和百亩茶园,有着近二十万元的年收入。治村,是她以前从没想过的。
应着村民的信任,宋海宴决定放弃自己原有的事业,带领村民找寻致富之路。“村里矛盾多的症结在哪,就从哪下手。”这个在商海磨砺过的女人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独有的胆识申请到了国家近六百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并利用该项目为村里修建了平整的水泥路。路通了,村里封闭的大门便打开了,财富就进来了。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唯一希望与动力就是过上好日子。”宋海宴知道农民是最实际的。她利用村里自有资源,发展田里的稻、园里的菜、山里的茶,引进电炉厂、木工厂解决劳动力剩余问题;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走“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很快就让农民走上了致富大道。
金龙村的变化只是长沙县实施“能人治村”工程的一个缩影。所谓“能人治村”就是改变过去老好人治村观念,让有技术、有本事的“能人”当家,鼓励他们因地制宜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长沙县委书记杨光荣颇为自豪地说,“能人治村”以来,像金龙村这样的村落在长沙县已比比皆是。比如印山村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二万六千元,平均每三户就有一台小汽车,全村三百二十一户人家共有货车二百多台;紧邻县城的黄龙新村仅有村民三千余人,有个体工商户一百五十八家,运输专业户七十七家,私营企业十八家,种养业重点户二十六家,农家乐等其他专业户四十多家,年产值达到一点三亿元。
在面积近二千平方公里的长沙县,各村“能人”根据自己的特色,创造出了企业兴村、党建兴村、产业兴村、种养兴村等村级经济发展的模式,正为新农村建设摸索着一条适合自己的流金之路。专家指出,中国的希望在农村,农村的希望在人才。长沙县的“能人治村”工程证明,培养和使用大量的农村适用人才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