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阜阳七月十七日电 题:全民“水战” 日显从容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鸭、鹅在水中嬉戏,牛、羊在堤坝上吃草。
蓄洪区内大水茫茫,看不到边际。但保庄圩、庄台上的百姓生活,倒也安定平静。身陷“孤岛”的人们,虽然谈不上悠闲自得,但情绪还算稳定。
跟一九九一年、二00三年相比,今年淮河的水量更大、汛情更猛。但受灾人口、淹没损失,都已显著减少。移民数量,也只是以前的零头。
帐篷变瓦房
以往淮河遭灾时,大堤上的救灾帐篷往往绵延数里。数万受灾百姓拥挤其中,忍受风吹日晒、蚊虫叮咬,下雨时,更觉天寒地冷。老人、小孩、病人更加苦不堪言。
屡次遭灾的当地人回忆说,其中之苦,局外人难以想象。
如今,帐篷变成了瓦房。昔日忧愁的百姓,也坦然了许多。
当地官员介绍说,这主要得益于淮河防洪能力增强,十九项治淮工程发挥了重大作用。经济实力日渐增强的中国,在治理淮河的问题上,逐渐大方起来。
在蒙洼蓄洪区,已修建了四个大规模的保庄圩,加固了一百三十多个庄台。原先居住在洼地的老百姓,大都陆续搬迁到了安全地带。他们从此,不用再为避水仓促转移。
在保庄圩和庄台里,成排整洁的瓦房随处可见。在王家坝保庄圩,不仅有学校、医院、广场,还有专门的五保户居住区。据说,今后这里还将兴办工厂、养殖场。
因为夏粮已收、救灾及时,不少受灾老百姓家里的米缸、面缸至今还是满的。
但一些被困“孤岛”的百姓生活,还是受到了影响。一些人家在吃菜、做饭上,碰见了麻烦。他们的牺牲,却换来了上、下游压力的减轻。
怨天不尤人
“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保证人的生命安全。”政府承诺,保证受灾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有地方住。
至今,尚无人员伤亡,当地也没有发现流行性、传染性疾病。
中央政府已承诺,将根据规定,对受灾百姓的损失实行上限补贴。
由此,一位当地官员说,他们现在怨天不尤人。
被动变主动
淮河面前,中国一改昔日之被动,开始掌握抗洪主动权。
近年来,政府投资在很多蓄洪区修建了闸门。一旦泄洪,按下电钮就能快速“释压”。今年,很多行蓄洪区正是靠提闸泄洪的。
而以前往往选择炸堤。先是拼命保堤,最后实在顶不住了,为了快速分洪,只好用炸药爆破。事后,还要兴师动众去修复,周而复始,劳民伤财。
全民抗水灾
跟以往一样,淮河这次全流域性大水,引发了一场“全民战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等最高层作出关于防汛抗洪的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回良玉前往淮河灾区,视察汛情、看望受灾百姓。
三十八万人日夜守卫着大堤,军队、百姓、官员齐上阵。甚至一些六十多岁的老人,也主动上堤巡逻。
三万名现役、预备役军人,奉命进驻淮河两岸,昼夜巡坝固堤,排漏查险。一旦出现险情,他们会立即投入抢险。
入汛以来,仅安徽省军区的正规部队、民兵,就已转移百姓三万余人,加固堤坝近五万米,搬运土石近六万立方米。
上、中、下游通力合作,共渡难关;气象局及时提供准确的雨情预报,也为防洪调度、科学决策提供了方便。
在这场“全民战争”面前,中国已日显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