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一日 电 题 :诗人 元帅 父亲
——听陈丹淮讲述父亲陈毅的故事
中新社记者 淮黎霞
在中国十大元帅中,陈毅元帅的诗词造诣是很深的。他给儿子起名,都带有浓浓诗意。
一九四三年,陈毅元帅的儿子陈丹淮在淮南新四军军部医院出生。陈毅当时匆匆赶到医院看了看孩子,对妻子张茜说:“他在红色的淮南生的,就叫丹淮吧!让他永远记住这个地方!”安慰了几句,陈毅就匆匆而去,又奔向抗日的战场了。
陈毅的一生戎马倥偬,陈丹淮和父亲总是聚少离多,他对父亲的记忆是遥远而模糊的。
一九六一年,陈丹淮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只有寒暑假才能回京探望父母。所以在进了哈军工后,他曾给父亲写诗:“儿长十八载,父旁只九龄。”“其实仔细算下来,九年的时间也未必有。”陈丹淮说。
陈毅是一个一直想做诗人的军事家。他曾说过:“我的兴趣不在军事,我愿做记者,我喜欢写小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陈毅由追求新文学——新诗、新小说,进而追求革命真理,然而他毕生不曾舍弃对诗词的爱好。在法国求学、革命战争和建设新中国的整个历程中,陈毅写下了数百首诗词。其中有许多被作为经典广泛流传。如《大雪压青松》《梅岭三章》等等。
毛泽东曾说:陈毅的诗豪放奔腾, 陈毅有侠气,爽直。诗词也成了两位伟人心灵交映的载体。二人多年间诗词唱和,其内容都充满了惊天地泣鬼神、傲视一切艰难的豪情壮志,抒发了伟大的革命意志。
文革期间,陈毅仗义执言光明磊落,一再公开“放炮”:“有人说我陈毅又跳出来了。对!快要亡党亡国了,这时不跳,更待何时!”
陈毅向红卫兵公开宣布——“我的讲话可能触犯一些人,我个人可能惨遭不幸,但是,如果我因此不敢讲自己的意见,我这个共产党员就一钱不值!”
结果,陈毅被打成“二月逆流”黑干将,各种攻击从此不断, 直到最后含冤辞世。
一九七二年一月十日下午,毛泽东突然出席陈毅追悼会,仓促出发时还穿着薄毛裤和睡衣,只在外面披了一件大衣。毛泽东向陈毅的骨灰盒三鞠躬,并泪水纵横。这一破例举动,不仅为珍贵的战友之情,也是对陈毅一生的最好肯定。
陈丹淮说,父亲在江西战斗了十年, 对江西有深厚的感情。八十年前,南昌起义之后,父亲和朱老总一起把队伍带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秋收起义部队大会师,后来又在瑞金中央苏区工作。父亲最艰苦的岁月也是在江西度过的,他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并写下了著名的“赣南游击词”。
陈丹淮说,南昌起义后,在和部队南下过程中,起义队伍遭到了重大挫折。但父亲还是跟朱老总一起,决心一定要把队伍带出去。当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他和项英坚持度过了三年的赣南游击战争,并重新组建了新四军。所以,父亲常常说,我们当胜利的英雄容易,当失败的英雄不容易,我们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陈丹淮说,南昌起义对我父亲很重要,这使他从一个群众运动的领导者,变成了一个武装斗争的倡导者,革命生涯发生了彻底转变,从此走上了军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