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升高,同时受6月18日晚一场东风影响,近几天,无锡太湖局部水域再次出现蓝藻聚集。这次蓝藻是出现在太湖梅梁湾西部水域,距无锡市重要水源地、贡湖水厂约有11公里,对水质未造成影响。
斩“藻”
每天打捞1000多吨;蓝藻暴发可能性依然存在
“这些天我们天天打捞,多的时候每天出动一两千人。”无锡市农林局水产技术指导站站长张宪中介绍,目前每天的打捞量为1000多吨。
从目前情况看,取水口水质情况正常,蓝藻浓度约为500个/升,而在上次蓝藻暴发的时候,蓝藻浓度高达5700万个/升。“目前还没有出现蓝藻大规模聚集的情况。”张宪中说。不过他指出,太湖富营养化的情况没有根本性改变,只要气温、风向等外部条件适宜,蓝藻暴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无锡市农林局渔政处副处长周志成介绍,从5月8日开始,渔政部门就组织打捞蓝藻,先是用勺人工打捞,后来用吸泵机械打捞。
除了打捞,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可资参考的除藻办法。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陆健健提出,一个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压生土”,就是从耕作层以下或者干涸湖泊的淤泥下取土,将其脱水之后打成粉末,喷洒到蓝藻上。生土对有机氮磷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用来灭藻是立竿见影。
此外,无锡市正开展蓝藻变废为宝的研究。
预 警
严密监视异动;每两小时监测一次水源地水质
能否及时掌握蓝藻发展状况,并据此分析其可能对水质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在无锡发生饮用水危机之后,不断被人问起。
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总工程师戎文磊介绍,目前,他们已对蓝藻的生长发展以及风向、水位、气温等自然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取水水源地分别安置了活动和固定的监测哨,每两小时对水源地水质监测一次,重点监测与藻类有关的水质指标,以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
6月9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多位专家也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建立预警机制的问题。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报告中提到,将在近期组织开展“太湖蓝藻预警预报系统”研制,预报蓝藻暴发的时间及区域,并将研究建立“太湖水环境分析模型”,预报蓝藻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应对蓝藻引发的供水危机提供决策支持。
眼下气温渐高,蓝藻新一轮暴发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任何异动都在无锡有关方面的密切监视之中。“我们在作一些技术储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戎文磊说。
治 本
企业排放必须达标;三年治污目标两年完成
“蓝藻被认为是‘死亡之藻’。蓝藻暴发,说明水体已经极度富营养化,湖泊就处于‘危亡状态’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陶康华说。
那么,水体富营养化是如何造成的?水中的磷氮哪里来的?对此,学界说法不尽一致,有的认为是工业污染造成的,有的说生活污水是主因。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认为,这几年,生活污染的比重明显增加,有些区域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比重甚至超过工业污水。
陆健健认为,氮磷污染和生活污染不能画等号,强调“生活污水是主因”,有推卸责任的嫌疑。他说,目前太湖沿岸城市生活污水直排的情况已不多了,关键是一些小化工企业偷排漏排。工业污染还是主因。
为此,一位专家呼吁:沿湖企业必须达标排放,偷排漏排必须受到严惩——拯救太湖,别无选择!
“环保风暴”已在无锡掀起!据了解,截至6月20日,无锡市已取缔21家废品加工厂,停产整顿127家。还有71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被责令停业或关闭。无锡市规模以下化工企业三年关闭772家的目标将全面提速。市化工企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透露,今年全市将关闭503家小化工生产企业,经过前期专项整治,全市已关停小化工生产企业160家,还有343家将在年底前悉数关闭。明年再关闭269家,做到三年目标两年完成。(汪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