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视:
10年前,一个美国人曾经发出这样的疑问
袁隆平:中国人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能为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为粮食短缺问题做出贡献。
是什么能让他做出这样的回答
王志:还有没有空间?
袁隆平:还有没有进步,我说还有,还要搞1000公斤的,
从一株野败怎样培植出亩产800公斤的杂交稻
袁隆平: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再干,就是了。
一个身价上千亿的科学家,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袁隆平:你这个粗茶淡饭,适当的营养,要卫生和营养就行了,吃那么好做什么?
《面对面》专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6月10日22点15分播出。
解说:21世纪谁将养活中国?这是一个美国科学家在1994年发出的疑问,在他的一篇论文中,这位科学家表示未来的中国有可能会把全世界吃光。言论一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世界范围内炸开,质疑和猜测纷纷向中国扑来。而在这时,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水稻专家袁隆平
王志:这个报告出来以后,中国很多人也关注啊?
袁隆平:很关注,但他并不是恶意的,他把中国作为一个突出的例子,人口在增,耕地在减,这个怎么办,就是说你各级政府,各个领导人要把重点要放在粮食安全上面来,他是这么一个观点,他引用的数据都是很准确的。
王志:大家把焦点都放在袁老师身上,你有什么回应呢?
袁隆平:很多数据,他那个很有说服力的,但是其中有两点,有一个重要的一点,他认识不够,或者是低估了科学、科技进步对提高粮食产量的这个巨大潜力,他低估了。所以我的回应呢就是,通过科技进步,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解说:袁隆平一直相信科技进步对提高粮食产量的潜力,如今十几年过去了,21世纪已经来临,那位美国科学家的预言在中国还没有出现,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有了袁隆平。就在那篇危言耸听的言论发表两年后,袁隆平主持了农业部的超级稻计划,从亩产700公斤到800公斤,超级稻的产量可以用超级两个字来形容,农业部计划在2015年实现第三期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袁隆平希望把这一目标的实现提前到2010年。
王志:你随口说说的呢还是有把握?
袁隆平:我当时有一定的信心,但是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为首的,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中国,我们国家大约有60%的人是以稻米为主食的,所以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王志:你的实现是一个什么概念?
袁隆平:就是,他是计划是百亩示范田,平均产量不是一亩两亩,是700公斤就是说他要两个百亩示范田,连续两年亩产700公斤,这才算是达标。日本是一个先进的国家,特别重视水稻生产的。它的平均产量是多少呢?是430多公斤,不到440。
解说:袁隆平研究的二系杂交稻让我国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水稻年产量现已达2000亿公斤,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平均单产是世界水平的1.6倍。但是,很多人会问,当把水稻总产量平摊到中国13亿人身上时,每人每年将消耗掉多少粮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底能让多少人吃饱肚子?
袁隆平:我们现在全国的杂交稻的种植面积大概是两亿三千万亩,我如果推广一亿亩,一亩可以多增产150公斤,一亿亩呢就是150亿公斤。15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多少人呢,我们有这么一个数字,一个是温饱水平,只是饱肚皮,还有一个小康水平,小康水平是要800斤差不多,温饱水平在每年600斤差不多就 够了。这个是第二期的。还有第三期的,我们又算了个账,第三期,我这个数字可能说大了一点,第三期杂交稻,又可以在这个第二期上又可以增产150公斤以上,推广,如果推广1亿亩,或者是1亿多亩,我们就可以多养活,按温饱水平来讲是8000多万人口,按小康水平可以多养活6000万人口,大概是这么一个数字,换算一下。这个就是通过科技进步,可以把水稻的产量一步一步地提高。
王志:还有没有空间?
袁隆平:我说还有,还要搞1000公斤的,这个还是前提在那里,就是水稻的,从理论上讲,水稻的前景还大大地有,尤其是通过这个光合作用,光合效力来说的话,水稻在,就按长沙的水稻生产季节的太阳辐射量来算的话,一季稻的产量前景是多少呢,1500公斤,亩产是1500公斤,那就是每公顷二十二、三吨。
王志:但是你这个是纸上谈兵,你要转化成现实,转化成生产力呢?
袁隆平:是这样。我现在是前景在那里,我通过科技进步,这个前景是可以看到的,那个莱斯特•布朗他讲了,他说分子技术,当时20年过去了还没有贡献,现在又有10年过去了,这个分子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讲,通过分子技术,把更好的基因把它转到水稻里面来,
王志:我们听这个消息很兴奋,但是袁老师你觉得我们能实现多少?
袁隆平:我现在实现900公斤这个我还是比较有信心,已经有些进展了,已经有些进展了。我们还有几个核武器在那里,外国人都想要我们这个技术。我们有第一代的超级稻,我们这个普通的超级稻已经出了国了唐家璇外交部长,他说这个杂交稻是所谓的外交上的一个王牌,经济上的一个王牌打出去。
解说:目前,我国的杂交水稻生产技术,已推广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因为稻米产量逐年稳步增长,已经摘掉了粮食进口大国的帽子。那么在我国,是不是拥有了杂交水稻技术,就意味着粮食安全没有问题了呢?
王志:听了袁老师这样的话,大家觉得,那照此发展,粮食安全是不是问题?
袁隆平:那也有问题。科学技术前景是有。如果政府不重视,如果你这个推广体系不好,我刚才讲了是要国人共同地努力,我这个话是有深刻的意义的,没有国人的共同努力,你单是科学技术,再好的技术,那农民不种,现在就面临这么一个问题。
王志:好东西为什么不种呢?
袁隆平:没有效益,粮价很低。一般农民,现在青壮年多出外打工,留一些老幼病残的在家里面,谷贱伤农,现在面临这么严峻的问题,很多农民不愿意种水稻。种了没有效益,他赔本。
王志:那么这样一种情况下,你还有动力吗?
袁隆平:动力还是有,就是我要呼吁,也是警示的呼唤,希望大家要重视农业生产,粮食生产。如果农民不愿意种粮食,大家没有饭吃了,你年轻的不知道三年困难时期,那个时候是饿肚子饿死人的,社会会动乱的。
解说:1959年至1961年,中国遭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当时袁隆平在湖南安江农校教书,对粮食短缺带给国家和人民的影响深有感触,他决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老百姓有足够的粮食吃,不再受饥饿之苦。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有很多国家试图通过杂交来提高水稻的产量,但都未获成功,甚至不少专家坦言,杂交水稻的研究是没有前途的,杂交稻研究成为公认的世界难题。
王志:你当年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无论从技术条件,还是从政治环境来说,对你并不是?
袁隆平:那当然是,各方面的都不行。我在那里就是一个普通中等农校的教师,人家都是瞧不起你的,有些权威,遭到他们的反对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就这样子,当时我就默不做声,反正我给你们搞,我要拿事实给你们看,我不当面跟他们争,为什么有信心呢,一个是我确实看到有水稻有杂交优势,第二个我翻书本。尽管书本说杂交没有优势,但是它的理论根据,我认为有问题。
王志:你是那么自信吗?
袁隆平:我当然很自信,因为杂交优势是普通规律,这是毫不动摇的,搞科学研究首先你要看大方向对不对。大方向错了,你再努力也是白搭。大方向是正确的,你通过努力,最后可以达到,就是光明的彼岸。
王志:你那个时候能看到今天的目标吗?
袁隆平:那没有看到这么大的目标,我认为能够搞成功就很不错了,哪知道呢,这个效果是比我原来始料未及,更大。
解说:水稻要想杂交成功,必须有一株100%具有不育特点的水稻来充当母本,就在所有人都为如何培植出这样一株水稻而发愁时,海南试验田里一株外表奇特的水稻,引起了袁隆平的注意,他马上意识到,这株俗称野败的水稻,就是他们苦苦寻找的天然雄性不育株,正是这一偶然发现成为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突破口。
王志:现在我们回顾这一段,你发明这个历史,我们觉得非常偶然。
袁隆平:这个偶然性、必然性这个哲理很深的。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搞科学研究有一个机遇的问题,就是偶然性,有个机会的问题,有个专家,法国的一个很著名的巴斯德,他有一句名言,就是机会宠爱有心人,就是偶然,他宠爱有心人。还有,我们的韩愈有篇好文章,叫做“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就是宝贝,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千里马是宝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界上的好多东西。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