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五月八日电(朱晓颖)南京地区唯一慰安妇“活人证”雷桂英老人去世后,江苏如皋地区九旬老妇人周粉英昨日向媒体公布“慰安妇”身份,为中国慰安妇历史再添一例有力人证。鉴于目前人证极度缺乏的现状,历史专家再次痛心呼吁政府、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共同保护“那一段历史”。
史学家历时数十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慰安妇幸存者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山西及海南等地,苏沪、湘鄂、冀鲁豫等地区也均有分布。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苏智良教授介绍,目前据他所知,大陆地区共有四十五位老人指认慰安妇历史,而她们当中的大多数年事已高,且真实生活现状令人堪忧。
“目前,尚没有政策性的措施或体系来保护这些幸存者”,苏教授痛心地说,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从二000年开始对幸存者进行自主性捐助,标准为每人每月一百元,最近几年标准提升至两百元。然而他也发现,依靠社会募捐的力量十分薄弱,对根本上提高幸存者的生活水准无异于杯水车薪。
南京也是当年慰安所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中国最大的慰安所就位于南京利济巷附近。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表示,南京地区慰安所遗址集中在城南太平路及下关区一带,他也曾找到当时慰安所内使用的榻榻米、安全套等物证,然而目前中国最缺乏的是人证。
经盛鸿表示,社会舆论、传统观念等复杂的原因使得寻找人证非常困难,“有时候,好不容易做通了工作,老人也愿意把身份公布出来,然而子女却当场把口述材料撕掉”。十年期间,他共接触了南京地区三十几位慰安妇,找到她们多靠顺藤摸瓜,而这些老人大多也深埋自己的身份。
目前,南京地区已经将慰安妇老人并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之列,相关协会给予每人每月两百元的经济补助,医疗方面也有一定救助。据统计,近两年幸存者接受捐助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尽人意,总体保障上尚显乏力。
“这次如皋的老太太勇敢站出来说话,我非常敬佩,我也呼吁更多有类似不幸遭遇的老人冲破重重阻力站出来,因为这已不是个人的苦难,而是整个民族的苦难,我们应该对民族负责,对后代负责”。经教授呼吁,政府及社会团体应当伸出援手,关注慰安妇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医疗卫生状况,共同保护、推动慰安妇历史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