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干部考核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河北省永年县本周将出台《2007年干部考核指标》,其中,一年有多少农民工外出就业等内容作为“直接关系民生”的刚性任务列入(4月24日《新京报》)。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地方政府利用其所掌握的资源,为农民工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促进合理的劳务输出,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将一年有多少农民工外出就业列为考核干部改善民生的工作“硬指标”,却很让人感到滑稽,无从考起。
既是硬指标,就有一定的数量要求,那么永年县每年输出农民工的数量标准该如何制定呢?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永年县有人口86万,是河北省人口第二大县,耕地面积有9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在一亩以上,应该说永年县并不存在耕地特别紧缺的问题。而即使县里算出了96万亩土地该由多少个农民耕种,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总数,却也不能由此推断出外出农民工的人数。显然,每个家庭有不同情况,不可能每个剩余劳动力都有条件、都愿意外出打工。而让人担忧的是,一旦将出产农民工的数量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很可能会导致一些干部为了追求政绩,拿棍子往外赶人。如果那样,轻则妻离子散,重则激化干群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另外,农民工数量民生指标的难以考核之处,还在于农民工的不稳定性。很多农民工都是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外出打工。一个农民工一年中有多长时间在外打工,实际是很不确定的。出去干一年有可能,出去干一两个月有可能,甚至出去了几个月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也大有人在。可这三者之中,你能说谁不是农民工?是不是将这些输出人数都计算作改善民生的硬指标?而实际对于那些频频外出但又没有多少实际务工收入的农民而言,他们的民生能算是得到改善了吗?
农民工进城打工,客观上带来了一定收入,改善了农户经济条件,同时很多农民工在外增长见识、得到锻炼,也可以带回一定的技术经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不能将这些短期的收益当做科学的发展,更不容忽视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孩童”的教育问题、农村有效劳动力锐减的问题,还有农民工职业技能普遍较低、农民工讨薪难、农民工因职业病返贫致贫问题等等,这些才是政府应该认真思考和花大力气去解决的民生问题。如果地方官员们对这些实在而迫切的民生问题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地将农民“扫地出门”,只能说明当地的民生不是得到了改善,而是受到了戕害。
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地方上的民生确实得到了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安居乐业,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农民兄弟愿意背井离乡去“适彼乐土”了。如此,则出产农民工的民生硬指标又从何说起呢?(海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