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法制日报》报道,中国标语很多,除了“少生优生,利国利民”之类的正规标语,更有“一人超生,全村结扎”、“放火烧山,牢底坐穿”的吓人标语。在河北某地,村村都有“宣传街”,专门张贴标语。某乡镇领导透露:“每项工作开展前,刷写多少条标语,做好怎样的宣传工作,都是有任务的。”
有外国旅华学者说,“标语”应该和“长城”、“熊猫”、“孔子”一样,列为可代表中国的符号。就像北大教授孔庆东所说,“这些荒谬的标语混淆是非,扰乱思维,实在是给国家丢脸,也给政府丢脸”,的确需要清理。但笔者想说的是,有些貌似言辞正确的标语也需要整治,因为它们充其量不过把话说囫囵了而已,但话说三遍则无味。
首先,某些标语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政府出台一项政策,提倡一种精神,固然需要宣传,但当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后,标语这种形式则可能使人们对政策和精神产生麻木感。
其次,标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记者调查,在河北邢台市路边,有一块写着“关爱女孩,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的巨大广告牌,共花费2.6万元。这个标语的内容当然正确,但这笔钱花在哪里不好,为什么非要把它挂在空中任凭风吹日晒,去重复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
现在,某些政府部门热衷于标语宣传,笔者认为,这种觉得管理就是口号、管理就等于写标语的想法,事实上是一种懒政思维,同时也是不自信的表现。(作者:高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