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和天津之间,有一座被称为“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的新兴城市--河北省廊坊市。在她64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90万勤劳智慧的人民,辖有两区两市六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廊坊市四大班子同心同德,历届班子接力苦干,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团结一心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实现“进位·追赶”,必须谋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的工作主线,加快推进“壮县、强市、富民”步伐,全力打造“实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谐廊坊”。
实施工业强市 打造“实力廊坊”
壮大实力是最首要、最紧迫、最重大的任务。廊坊把"工业强市"作为第一方略,把上项目作为发展的主要抓手,强化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第一能力"的观念,完善考核机制,启动了"大项目攻坚年",设立了项目建设专项基金,组织了177个大项目集中开工,开展了全市项目观摩,组织了30多个小团组招商活动,组建了投资项目服务中心,设立了驻北京和驻天津项目办事处,引进了世原精工、豪威电子等一批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廊坊、燕郊、霸州、安平4个省级开发区比翼齐飞,仅2005年,就运作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269个。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强化了廊坊的城市核心竞争力。清华科技园、中科院河北科技发展中心等20多个科研院所,东方大学城内的30多所高校,与廊坊原有的20所高校,构筑起产学研一体化格局,全市高新技术工贸总收入达到155亿元。
会展旅游业是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突破口。廊坊每年承办会议、展览1500多个,接待游客330万人次。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中国农产品交易会暨国际农业博览会、国际金融论坛、20国央行行长财长会议把廊坊 "会展旅游之城"的品牌带到了全世界。
围绕提高县域经济实力,廊坊谋划建设了南北中3个经济板块和以三河、霸州为中心的两个增长极;着眼于利用京津生产力要素,规划建设了环京津产业带,在与京津接壤的33个乡镇,摆放了22个工业园区,培育出三河软件、文安胶合板、香河家具、霸州钢木家具等一批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产业互补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全市涌现出立邦涂料、富士达电梯、汉王科技、前进钢铁、高氏纸业、五丰福成、华日家具、荣盛地产等行业龙头。
围绕加快发展 打造“效率廊坊”
高速度发展必须配套高效率服务。围绕营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廊坊各项工作都体现"快"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决策节奏。
“12345,有事找政府。”这个好听好记的市长热线电话,成为联系政府和市民、客商的重要渠道。全面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以学历提升、在职培训、自学指导和域外进修为载体,提升干部素质。
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廊坊实施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财政体系、生产力促进中心、人才高地工程等软环境建设10项工程,优化了快速发展的环境平台。
廊坊设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企业权益保护中心,建立了政府服务超市,实行"窗口"办公,"一条龙"服务、"全天候"服务,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权限,提速工作过程,提高服务质量,明确提出要把廊坊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的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和谐廊坊”
廊坊致力于促进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为了更加"适宜人居、适合创业",从2005年开始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市区水系景观改造等"三年大变样"10大城建工程,计划再投入100亿元,加大城市建设和改造力度;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等5大工程,实行项目建设"环保第一审批权",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一年四季蓝天白云。
廊坊积累起“大社保”资金15亿元,形成了养老保险、特困户救助“一张网”,医疗保险“一卡通”,下岗再就业服务“一站式”。
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在市区,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全国文明城、卫生城、环保城、园林城、绿化城、科技示范城"六城"联创;在农村,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涌现出大厂县评剧团、新奥燃气 、老年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先进群体,使这座新兴的城市融汇“博大、精细、卓越、和谐”的市民精神,为建设“和谐廊坊”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实力是基础,效率是保障,和谐是条件。实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谐廊坊是更快更好发展的三个支点。
目前,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0%,GDP年均增长12%,人均GDP达到2100美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38元。绿化面积稳步增加,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廊坊,这个建市只有16年的年轻城市,荣获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ISO14000国家示范区等称号,成为一座充满和谐之美的新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