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浆水中学教师刘常书,退休后放弃城里私立中学月薪3000元的返聘,回到老家邢台县将军墓镇南沟门村干起了“杂活”:设计花园、管护花草、管理图书室、为参观的游客作讲解……“没想到文明生态村创建让家乡变得如此美丽。”他说,这让他的心里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投入其中的冲动。
春潮在涌动,希望在延伸。文明生态村创建热潮,像熊熊火焰从坝上高原烧到太行脚下,从渤海之滨燃到南部平原。一场千百万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改变农村落后生活环境的伟大创举,正在燕赵大地展开。
创建的直接受益者正在自觉成为创建主力军,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虽然集体经济薄弱,却挡不住农民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热情。涉县常乐村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王怀喜的带领下,连续几天利用傍晚和黎明前的时间,到村外的309国道两侧拆除临建工地拣砖块,乡亲们用这些拣来的废弃物硬是垒起了300多米长的漂亮花墙。为此,他们得到了县里的资金奖励。“我们的动力也来自于奖励,”王怀喜说:“以前想改善环境总愁没钱怕借债,这回县里有奖励措施,只要干就能把钱补给我们,农民的干劲儿一下子就足了。”
给农民实惠,给农民希望,就能激发农民撼天动地的力量。创建文明生态村,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农民才是真正的建设主体。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涉县没有包揽一切,而是从县财政中拿出近2000万元变补为奖,实行"先干后补,早干早补,干好多补,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重点奖励和补贴文明生态村创建成效明显的乡、村,在全县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争创建的氛围。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倾听农民的心声,才能真正还农民主体地位,激发他们自主的奋斗精神。定州市前屯村多次召开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让党员、百姓建言献策,形成初步的创建规划后,报乡政府和市规划局修改指正。这样做出的决策既符合了群众意愿,又鼓舞农民的干劲儿。全村农民自愿出义务工4055个,原本花40多万元才能修好的道路,只用了22万元就完成了。村民们说:“本来就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又是我们自己做决定,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去做?”
如今的平泉,创建文明生态村成为村村的大事。首批文明生态村脱胎换骨的变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部门帮建,他们就自己干;没有专项资金,大伙就自己筹。不到7天集资10.05万元,就连在外地工作的乡亲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资20万元。仅两个月时间,村民出义务工12000个,铺水泥路6000延长米、入户路3000延长米,拆除侵街占道圈舍10处,建沼气池95个。由“要我建”变“我要建”,群众的积极性和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彰显。
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激发了群众的创建热情,创建村掀起了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
在丰宁满族自治县,“资金筹集有村班子,工程管理有村干部,质量监督有老党员,群众的创建热情不高才怪呢。”天桥镇天桥村村民张承伟这样说。自街巷硬化工程开始,村党支部书记张天德就连续1个多月坚守在施工现场,进行全程质量监督。村主任林树贵始终在工地上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病倒后就是打着点滴也从未离开工地。
正是在党员干部的感召下,20余户临街群众自行拆迁院墙、圈舍等建筑400余平方米,保证了街巷的齐整与宽敞。在施工紧张期,全村20余辆个体汽车车主放弃每天六七百元的纯收入加入到修筑路基工程中,一干就是一个多星期。在文明生态村创建中,农民是直接受益者,更是创建的力量源泉。
“党和政府投入这么大的物力、财力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理应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近日,定州市东亭镇黄家营村黄恩荣老人,边细心修剪胡同里的冬青,边笑呵呵地念叨着党和政府的好处。
为了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普照农村,我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06年,张家口市按照每个创建村4万元的标准,为260个规划村及时拨付补贴资金,同时督促各县(区)按照每个规划达标村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补助资金,使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达到2500万元以上。唐山市在全部消除农村学校危房的基础上,实施农村中小学陈旧校舍改造,全年投入3900万元,先期改造13万平方米,同时投资5400万元,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基本装备和主要设备配置。据统计,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5亿元,为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创建文明生态村涉及农村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各地采取"专项资金倾斜一点、帮建单位资助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创建营造了一个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的浓厚氛围。
各帮建单位齐心协力助创建,大量资源搭乘创建活动这列快车流向农村。平泉县农、林、畜牧、交通等帮建部门在确保资金用途不变的前提下,集中打捆投入文明生态村建设,使乡村道路建设、沼气建设、造林绿化、农村人畜饮水等项目资金累计达4700多万元。保定市电视台在帮建涞源县大草滩村时,除投入帮扶资金230万元外,还针对当地可耕种土地稀少、土壤贫瘠的现状,谋划了新的发展思路:改变单纯的种植业,走牧工农旅游一体化发展新路……
每周都能免费看上一场电影,这在农村并不多见。然而,如今固安县牛驼镇林城村的农民就享受到这种待遇。不但如此,以传统滤芯产业闻名的私营企业家们已累计投资230多万元,修建了环村公路和通往阿深高速出口的景观大道。
这是创建活动中出现的“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反哺农业的可喜形式。企业与农村携手,共同参与创建,成为一支重要力量。永年县河北永洋钢铁有限公司捐资500万元为本县杜刘固村硬化街道、铺设地下通水管道、建设秸秆气化发电站……
不论是党委、政府,还是企业;不论是普通农民,还是党员干部,伴随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力量正汇聚成海,一起描绘农民崭新的生活画卷。据初步统计,近4年来,第一、二批创建村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相当于每个村平均投入40余万元,人均400余元。(郝彦鹏 闫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