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1日),长江轻轻扬波,欢迎水中国宝——“中华鲟女王”顺利抵达荆州。这条当今全球能见到的最大活体中华鲟,将于今天上午回到长江的怀抱。
前天下午1时许,在另一条大型野生中华鲟陪同下,“中华鲟女王”从北京出发,行程1300公里,于昨天上午9时许顺利抵达荆州,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钟头。
全程护送中华鲟的技术总指挥刘鉴毅研究员长舒了一口气:两年前送走了这条国宝,现在它终于又平安回来了。
在举行完简短的欢迎仪式后,“中华鲟女王”被运到了沙市的长江亲水码头,并被转移到装满长江水的暂养池中。今天上午,通过连接暂养池与长江之间的一条滑道,它将“滑”入长江。
放流前三大疑问
为何是它被放流?
“中华鲟女王”预计年龄在25岁以上,为什么要将这么“老”的中华鲟放归长江?刘鉴毅研究员答疑:其一,此前从未放流过产后康复的中华鲟,此次放归行动可积累经验;其二,“鲟女王”回归长江后,有可能再度产卵繁殖,弥补野生中华鲟数量的不足;其三,可进行跟踪研究,填补科研空白。
为何选此时放流?
目前长江水温为10-16摄氏度,适合放流。当前正值长江禁渔期,放流后被误捕的可能性较小。4月22日还是世界地球日,选择这天放流,更具象征和纪念意义。
为何在荆州放流?
这条中华鲟当初是由位于荆州的长江水产研究所捕捞的。现在把它运回荆州放流,该所众多的科研人员,可为放流提供技术支撑。
放流后四大悬念
游向宜昌还是游向大海?
“中华鲟女王”放流后,是往长江上游的宜昌方向游动,还是往大海方向游动?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张显良昨称,这还不好预测。无论往上游还是往下游,都有可能,也都属正常。当然,它也有可能先往下游,再往上游。不过,预计最终它将游向大海。
能否重新适应长江?
张显良介绍,适应的可能性应该很大。因为这条中华鲟是从5条中华鲟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体质相比之下最好。不过,由于此前从未放生过人工取卵后的野生中华鲟,“中华鲟女王”究竟能否适应,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如果他们发现不适应的情况,将会再次捞它上岸疗养。
能否再度产卵繁殖?
张显良预计,如果“中华鲟女王”能回归大海,应该可以再次回到长江产卵繁殖。不过,这个周期至少要5-6年。不能再度产卵的可能性也有。
能否继续与人共舞?
经过北京海洋馆的疗养,“中华鲟女王”对人已表现出亲近,甚至可与潜水员在水中嬉戏。回归长江后,它还会这样吗?
张显良所长称,中华鲟是在长江底层游动,放归长江后与人再接近的可能性很小。它在海洋馆内,与潜水员长期接触,建立了一定的感情。但它与一般的人没有感情。即使它在长江里遇到了人,也不可能与人主动亲近。
放流四大举措
提前喝上长江水
为使“中华鲟女王”适应长江水温及环境,科研人员两次为它换入长江淡水。第一次是当运送中华鲟的车队抵达郑州时,科研人员将一车从长江中拖来的江水,换到运送“中华鲟女王”的水箱中;第二次是昨天下午,科研人员将长江水直接抽到鱼箱中,再次换水。
安装四种监测标志
昨天中午,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细华等人,为“中华鲟女王”安装了四种标志,以对其进行跟踪监测。
前两种标志是体外和体内声呐跟踪器。中华鲟放入长江后,通过无人值守固定站,可以24小时自动跟踪声呐跟踪器传出的信息,以判定鲟鱼在什么地方,了解其行为规律和产后情况。然后,科研人员再派出快艇,通过超声波接收器,接收鲟鱼发出的超声波,以更准确地确定其位置。
据介绍,声呐跟踪器的电池有效期为三年,因此监测有效期为三年。此外,由于鲟鱼进入大海后,仪器信号难以接收,因此只能监测到鲟鱼在长江内的运动情况。
另两种标志是体内芯片和体外锚标。这两种标志上,记载有鲟鱼的编号、简介等。多年后,当中华鲟离开大海重返长江时,科研人员可根据这两种标志,来研究鲟鱼的生长情况。
今晨将做最后体检
今天早晨,科研人员将对“中华鲟女王”作放流前的最后一次体检,主要检查其活动能力、敏感性,以判定其体质的好坏。如果发现“中华鲟女王”体质欠佳,他们将给其打针,主要是增强能量的针和消炎针。如体质太差,他们会考虑暂缓放流。
滑道确保安全放流
体形庞大的“中华鲟女王”,怎样放流才能确保其不受伤呢?
昨晚,有关方面请来小型吊车,把装入担架内的“中华鲟女王”吊起,再转入轮渡码头上的暂养池内。暂养池的一端通过光滑的滑道,与长江相连。放流时,只要打开暂养池与滑道相连的门,“鲟女王”就会在水流作用下,连鱼带水沿滑道进入长江,由于水的润滑作用,鲟鱼不会因为磨擦受伤。
“鲟女王”在路上
警车开道
前天下午1时许,“中华鲟女王”被放入专用鱼箱,坐车离京回归长江。一辆北京警车,一直将其送至河北边界。
为防止鱼箱内水温升得过高,护送人员尽可能加快车速,最终提前两个小时抵达荆州。
水温调低
在北京海洋馆的展缸内,水温为22摄氏度。而“中华鲟女王”出发时,鱼箱水温则被下调到了14摄氏度。这样,鲟鱼新陈代谢减慢,不易受伤。此外,鱼箱内的水中还加入了少量麻药,以控制中华鲟运动量。 (宋效忠 朱熙勇 欧阳林 张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