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大学的东门将兴建五星级的“未名湖大酒店”,遭到学生的反对,一时间引起议论纷纷。
如果考虑到北大对北大科技园的全资控制关系,考虑到北大历来享受到的倾斜性国家投入待遇,考虑到这种国家投入本质上的公共财政给付性质,“多事”者问问此种大手笔背后的动机大概也不算过分。
根据规划审批文件,该地块为“教学科研用地”。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一名负责人表示,“教育科研”用地上不能盖酒店是常识,一般都是不允许的。
从目前来看,就是像清华、北大这样投入充足的院校也有负债之忧。一个五星级的豪华酒店除了几个用于开会的厅、堂之外,究竟与学校的教育功能搭得上多少关系?北大是否已经有如此多的余钱开展此类非教育性投资?一个明显事实是,我们的大学在日益变得富丽堂皇,巍峨的校门、豪华的办公楼教学楼,以及校门外以“产、科、研一条龙”名义拥簇于周边的商业大厦、写字楼、CBD区……大学多了一片高屋穹顶的商海气象,可也在商贾之气逼榨下,少了些为学问道之气。
据报道,“浙江大学在每年六七千万元利息的压力下,逃离闹市已经成为无奈的选择”。据称,“地方政府开发新城区,把高校迁移过去不仅能提升人气,还可以将高校在老城区的土地出让获取土地收益”(4月6日《中国经营报》)。
“获得收益”,多么坦率的理由。我们从中也能咀嚼出北大兴建五星级酒店背后的相似逻辑:如果利用如今风头正劲的土地和楼市经济杠杆运作一番,则能得到可观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可是,我们的教育真的就独独缺豪宅楼宇吗?与雷同的林立楼宇换得的可观租售收益相比,浙大“95年的办学历史与人文积淀”、北大百年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追求应该更有价值。
作者:唐俊(北京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