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摆脱“小泉梦魇”之后,中日关系终于走出一个漫长的严冬。从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行,到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半年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都表达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强烈愿望。双方开始以务实、理性的态度看待彼此间的分歧,使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了机会。
历史问题,领海纷争,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民众情绪的对立——国家之间可能存在的所有问题,似乎都能在中日关系之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必然是漫长而艰难的。而温家宝此次的日本之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的开始。
人们期待横亘于两国之间的“冰川”在这次访问后逐步融解。而在这之后,双方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耐心和理性,去排解影响两国关系“一江春水”的暗流潜溪
从“破冰”到“融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融冰后,将会迎来春潮涌动
2007年4月11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出访韩国后访问日本。此次中国总理出访日本,与上一次访问相隔了近六年。
“我觉得进入21世纪以后,日中之间反而陌生了起来。”一位在北京工作已经3年多的日本记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两国首脑间的互访一时断绝以后,在历史问题、国际问题上的理解差异,民间出现的相互憎恶现象,让中日两国之间越来越陌生。尽管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渠道依然通畅,但在政治上,两国之间的确有了那么一层厚厚的冰。
正因为如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东亚地区,却是纷争不断、矛盾重重,使得地区一体化的目标显得既遥远,又艰辛。
冰封时刻:心理障碍的沉积
日本的政评人士田中直毅是小泉首相执政期间的智囊人物,至今与小泉关系密切。作为多年近距离观察中日关系的人,他感受到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06年10月访华后,中日关系的变化。在与《中国新闻周刊》的交谈中,田中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小泉首相反复说过,他自己是日中友好的提倡者。除了靖国神社问题以外,小泉不是搞摩擦的人。”
在日本媒体和评论家看来,小泉固执地参拜靖国神社,导致日中关系5年下来冰冻三尺。但在日中关系上,小泉内阁中除了极个别的大臣喜欢炒作“中国威胁论”以外,小泉本人及大多数内阁成员是以务实的态度来处理日中问题的。但就是在小泉任期内,日中关系极度恶化了。
与小泉相比,安倍是一个更加强硬的保守人士,他的身边有更多保守的政客,但他的任期内却出现了中日关系转暖的环境。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现象。
除了安倍不去触碰靖国神社问题,避免中日之间的激烈碰撞以外,分析家对中日关系出现改善契机还给出了另外一个解答:中日两国在相互认识的过程中,似乎逐渐从彼此敌视逐步转化为相互适应了。
日本2007年5月号的《论座》刊登文章说,在很长的一段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中国把先进的文化和经济模式出口给了日本。在近代史上,由于日本首先完成了工业现代化,近百年来一直是日本比中国强大。而到了21世纪以后,首次出现了中日平起平坐的现象。如何对待已经发生了变化的邻国,两国都显得非常不适应。
不愿意看到中国变得强大——这是日本保守人士的心理。而一些保守媒体连篇累牍地发表“中国威胁论”的文章,更是加重日本民众的心理障碍。“NHK电视台能在一年内反复播放中国反日游行中的同一个镜头,给日本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中国天天都在搞反日游行。”一位日本友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而在中国方面,许多人也对日本在战后的发展存在误解,对日本走“正常国家”的道路疑虑重重。一位日本驻华记者抱怨说,中国媒体过于热衷报道日本的政治,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行,而对日本的社会、文化缺乏关注,“在中国,我们很容易采访到评述日本政治的学者,却很难找到了解日本经济、社会的专家。”这位记者说。
就这样,一个真正的日本被忽略了。在中国民众心中,日本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的形象逐步在倒退,网络更是成为了发泄对日不满的重要场所。
付出了几年的代价,当中日两国看到双边政治关系坏得不能再坏的时候,终于下决心认真地去打量对方了。
融冰季节:由易入难
2005年10月,安倍晋三在出任日本首相一个月后就来到中国访问,迈出了“破冰”的第一步。在迎来改善关系的契机之后,中日双方提出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主张,以期求同存异,扩大共识。
确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成为温家宝“融冰”之旅的核心。显然,中日双方都充分估计到解决包括历史、领海问题在内的政治分歧的困难程度,于是,经济合作这个相对容易取得共识的领域成为温家宝日本之行的重点议题。
中日之间“政冷经热”的局面为时已久。但是,最近有观察家指出,中日政治关系的冷却,让不少日本企业暂缓了对华投资。2006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金额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29.6%,似乎也佐证了这一观点。
对于日本对华投资减少的现象,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驻北京事务所副所长真家阳一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解释说,前些年,日本企业把投资主要集中到了中国,使对华投资以每年平均16.1%的速度增长。为了规避投资过于集中的风险,日本企业从2005年开始加大了对越南、印度的投资,“因此,日本对华投资金额出现减少,这种现象实在很正常。”真家阳一进一步指出,“日本企业已经把相当多的资本投放到了中国,在生产方面也构筑了与中国互惠互利的体制。”
在参加日立、东芝、松下等日本大企业召开的关于中国战略的说明会之后,记者有同样的一种感触,即这些企业将今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中国——对日本国内的增长计划,任务指标大多只有1位数;而对在中国设立的投资公司,各家企业都给出了需要完成两位数增长的指标。
可见,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仍有很高的期待。而温家宝此次日本之行,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增进日本企业界的信心。
为了配合温家宝的访问,中日双方将于4月12日在东京举办能源部长对话和两国能源企业研讨会。据日本媒体报道,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和日本经济产业相甘利明将出席会议,中国的电力、石油等50家主要能源相关企业和100家以上的日本企业高层也计划出席。
这样大规模的对话会议在中日两国经济交往中实属罕见。用日本共同社的评论来说,就是“日中官民都希望能以节能为中心加强合作关系”。
而在文化领域,双方也有大手笔。中国文化体育年已于2006年11月在日本启动,日本文化体育年也于今年3月在北京正式开幕。
在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广告招贴上,以China(中国)与Japan(日本)的第一个大写字母“C”与“J”结合成一颗红色的心,构成此次交流年的标识,寓意中日交流的基础在于“心”。 这次交流年的口号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的确,中日两国需要用心构筑一个崭新的未来。而温家宝此次迈出的“融冰”之旅,是这个漫长过程的第一步。 (文/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