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湖南省临武县香花岭矿采访时看到,附近分布着几十家个体小矿,整个山体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矿洞。香花岭锡业公司一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有‘国宝’之称的香花石分布在香花岭几十米宽的矿脉上。由于个体矿主在这一区域内非法开矿和采集香花石标本,其主脉遭到严重破坏,香花石濒临绝迹。”
非法开矿暗藏安全隐患
破坏山体导致泥石流频发
雷管和炸药是开矿必需品。知情人士介绍,在临武周边一些县市,买炸药就像买小菜一样方便。在前往临武县采访的途中,记者在相邻的蓝山和临武两县公路两旁的墙上和立在路边的石牌上就看到三处写有“炸药,手机138×××”的字样。
据了解,雷管炸药之所以泛滥成灾,除了一些非法生产厂家提供外,相当一部分是合法矿从公安局买出来后,再分给非法矿。合法矿这样做,主要是自己有洗矿场,而非法矿规模小,没有洗矿场,于是只要非法矿将矿石卖给合法矿,合法矿就暗中提供雷管炸药。有关人员在检查雷管炸药时,看到包装箱上公安局的红印,就不会深查了。
记者在矿区看到,矿工们的床头、床底,随意摆着雷管、炸药;许多个体小矿采用原始的开采方式:一把锄头,一台柴油机,再加上蛇皮塑料袋搭起的帐篷,就是他们开矿所需的家当,坑道内也没有任何安全防范措施。
矿石开采出来后,大都就近选洗,洗矿厂便沿山脚下的河道两旁一字排开。据临武县一工作人员介绍:2003年夏季,香花岭矿区连降暴雨形成的山洪,曾造成31人死亡的特大事故。2006年夏天,香花岭又遭遇一场更大的山洪。好在此前县里进行了一次大整治,河两旁的许多洗矿厂拆的拆,关的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过度开采,山体横遭破坏,泥石流在矿区内经常发生,道路经常被堵,对人身安全形成潜在危害。
上游采矿下游遭殃
人大代表数次反映无效
非法采矿还导致环境污染。记者在香花岭矿区看到:一座座山被拦腰劈开,树木全毁,黄土裸露;矿洞、洗矿厂布满了山坡;没经过任何处理的尾沙直接排入河中。
“原来,河水清澈见底,还有娃娃鱼,水也可以直接饮用,而现在不但河水浑浊,到了6、7月份用水都十分困难。”香花岭锡业公司一位职工告诉记者:“过去青山翠绿的香花岭,现在已是满目疮痍。”
“由于填埋尾沙,甘溪坪村的500亩农田被掩埋,无法耕种。”一位职工告诉记者。
“陶家河污染触目惊心!我到河里看过,许多电杆、电排,被香花岭矿区的尾沙掩埋。”嘉禾县一位干部告诉记者。由于尾沙污染,龙潭镇马家坪村连水都没的喝,只能另找水源。
人大代表多次反映,有关部门虽然针对杨梅滩等污染严重的村庄,进行过几次集中整治,但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
查处手续复杂
缓刑起不到震慑作用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香花岭不法矿点不足10家,而前几年成规模的不法矿点已增至数百家,其矿石采掘总量是当地国有矿企年产量的20倍以上。
2006年8月,县里动了真格,全县共出动二三十个单位上千人对三十六湾矿区进行“休克疗法”,采取停电、停供火工产品等“六停”措施,52个矿井被关停。
然而,记者在香花岭矿区采访时,发现有好多家证照不齐的厂矿仍在生产。
“春节以后,确实有少部分厂矿有死灰复燃的情况。”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执法总队一位负责人介绍说,3月15日,县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决定开始对非法矿井进行新一轮整治。
这位负责人说:“临武矿种较多,一直屡禁不止,对于非法矿,执法队将继续予以严厉打击。”
临武县有关部门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临武县矿藏分布不均,很多地方矿石储藏量只有几十吨至几百吨,大矿根本不愿费神。但矿石价格高,非法小矿便应运而生。
这位负责人说,即使非法小矿愿意办理相关证照,但就办证成本和时间来说也不合算。有关部门根本不会审批几百吨的小矿。
临武县境内的11个矿区,分布在多个乡镇的深山老林中,进山十分困难。即便采取停电,天天派人把守,也难保不出现非法小矿。一些小矿根本就不用架电,而是自己采用柴油空压机打钻。
原主管矿业资源管理工作的临武县副县长唐加山说,对非法采矿的立案查处手续太复杂。首先要得到有关部门对整治的确认,然后通过省国土部门资源评估,评估情况再返回县里,县里再通过公安局抓人,有关部门提起上诉,法院判决。而这样的案件判决结果一般是缓刑,缓刑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相关部门在矿山的出口设立了收费站,只要运矿出山的汽车都按吨位收取费用,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
“个别干部入股也是造成非法采矿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采访中,一位干部一句话道破天机。
采访中,一些村民、矿工担忧:湖南雨季已经来临,矿区的安全何以保障?面对正在不断遭受污染的河流,人们的饮水安全和灌溉用水,何以保障?面对濒临绝迹的香花石和浪费严重的矿产资源,如何保护?
记者将继续关注相关事态。(周立耘 邓义波 )
世界稀缺矿物——香花石(链接)
香花石是中国地质学家发现的第一种世界新矿物,以发现地湖南省香花岭命名,仅存于香花岭地表层内,有极高的科研、收藏和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矿石“国宝”。香花石含锂、铍等稀有贵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