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 赵胜玉)新世纪启动实施的三北四期工程(2001-2010年)建设,肩负着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的时代重任,据统计,新世纪的6年间,三北四期工程建设完成造林345万公顷,有效地遏制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灾害恶化加剧的趋势。
国家林业局说,三北四期工程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6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近140万公顷。集中力量综合整治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林草覆盖率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土地沙化的根本性逆转;河北、山西、吉林等省和陕西榆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等重点沙化地区,都呈现出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的喜人局面。
据最新监测表明,从1999年到2004年的5年间,三北地区的陕、甘、宁、新、内蒙古五省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别净减少了40925平方公里和7921平方公里,远远高于全国的净减少水平,为全国土地沙化状况自建国56年来首次出现净减少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林业局把三北四期工程概括为新成就、新思路、新举措。
新成就:蓄水保土涵水源
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重点水土流失区,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草9399.8万亩,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平均增加2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7.8万平方公里,近几年流入黄泥沙比多年平均量减少3亿吨左右。黄河上中游的50个多地市、200多个县(市、旗)实施封禁保护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有力地促进了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据水利部发布的《2004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2004年黄河流经潼关的年输沙量为2.993亿吨,比多年平均值减少8.857亿吨,黄河一级支流2004年输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均有大幅度下降。
兴林富民拓财源。坚持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营造经济林近400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近2000万吨,产值约200多亿元。
新思路:防沙治沙为主攻
“十一五”时期是三北工程完成十年规划任务的攻坚阶段。坚持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和平原农区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更新改造,积极发展、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全力把三北工程推向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为基本遏制三北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突出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亮点工程。统筹沙区、水土流失区和平原农区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新举措:多管齐下重实效
重生态。坚持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为核心,调整投融资结构,转变发展观念,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兴产业。坚持以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为指导,找准工程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实施产业带动战略,完善三北地区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开发利用林木生物质能源,培育发展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中药材开发和特色养殖等林沙产业,延长产业链,壮大经济实力,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促保护。坚持以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思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切实把资源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强科技。坚持“科技兴林”的方针,把科技支撑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稳定的科技资金投入渠道。
活机制。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完善林地、林木流转机制,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