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9日电 最新一期的《瞭望》新闻周刊撰文指出,近期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屡屡出现比行政“不作为”更可怕的“乱作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利益带来严重损害。文章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外,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行政“乱作为”中获利、拿公权作私下交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乱作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与“不作为”相比,有关专家认为“乱作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人们通常所说的行政“不作为”是指政府没有履行法定职责,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失职行为,使社会失去应有的规范。而行政“乱作为”却是在其位“乱”谋其政,是一种明显渎职行为。它不仅导致国家政令不畅、执行不力,还会损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福祉。
文章指出,地方政府的行政“乱作为”往往是害了国家,害了群众,最终也害了自己。陕西省安监局个别干部的乱作为,使其在镇安金矿尾矿库溃坝事故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府谷县为两家小铁厂违规恢复生产“开口子”后,很快引起连锁反应,这种行政“乱作为”使相关职能部门的环环关卡“集体失灵”,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遭遇“肠梗阻”,在基层贯彻执行时“落空”。
如何遏制行政“乱作为”
要遏制行政“乱作为”,专家建议从防止滥用权力的制度建设入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要严格依法行政,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同时,严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让行政“乱作为”者丢人丢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乱作为”给现实工作带来的危害。
文章指出,防范行政“乱作为”,关键还在“一把手”,主要领导若能坚持原则,其他干部就能坚守阵地。同时,如果分流地方政府监管权力的垂直管理部门也陷入腐败圈,不依法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后果就更加不堪设想。(储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