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我们代表团要接受中外记者的联合采访,到时候估计会问到我吧,没什么可紧张的。”来自西藏的人大代表晓红一脸的轻松。
每年两会,晓红所在的西藏团一直是最受境外媒体关注的代表团之一。2006年,西藏代表团团组会议首次对境外媒体开放,今年,他们又就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接受了联合采访。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两会新闻中心公布了代表委员驻地的详细地址和新闻联络员的电话,境外记者还可直接联系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代表委员。虽然方便了记者的采访,但代表委员能否适应也成了一个问题。
该说就说,该讲就讲
“开幕那天,我从会场出来喝水,就被四五个境外记者围住。我一点儿不惧怕境外记者提出的问题。”陕西团67岁的人大代表陆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今年他与境外记者打了几次交道,“作为人大代表,我有责任向媒体和公众坦率表达我的想法,这是一种责任。”
陆栋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心声。“这次大会也跟我们说了,你们接受境外媒体采访不用请示,也不用批准,你该说就说,该讲就讲。”政协委员冯世良表示,这不仅是对政协委员的信任,也是中国政治民主的一个具体表现。
3月5日,日本NHK电视台记者采访了甘肃团的姚文仓代表,由于记者的中文不是很好,姚文仓有一个问题没听清楚,只得侧身再听一遍。这位记者连连说“不好意思”,姚文仓代表却安慰他没关系,并详细地回答了提问。
适应变化还需要过程
两会对境外记者开放,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江西团人大代表薛江武2003两会时就接受过境外记者的采访,“那时我比较紧张,主要担心回答不好,会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薛江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自己现在一点儿也不紧张了,“我觉得镇定自如地接受采访,是代表的职责,也体现了代表的素质。”
薛江武的自信和从容得到了境外采访者的认可,两名瑞典电视台记者就用“非常开放”来形容她。
当然,也有一些代表委员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表表示,如果境外记者提出的问题太尖锐,可能会拒绝回答。路透社记者韩碧如就向《国际先驱导报》表示,有人大代表当面拒绝了她的采访,“不过,我尊重他的选择,毕竟不接受采访是他的权利。”
不讲大道理、空道理
与中国内地媒体相比,境外记者的采访内容往往是从“点”上展开。薛江武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自己总是努力用最简单、最好理解的语言来回答,“因为境外记者不太习惯我们的语境,所以我就避免政治色彩的语言,不讲大道理、空道理。”
如果碰到自己不了解的问题怎么办?薛江武的选择是“实事求是”。“比如今年有境外记者问全球变暖问题,我就告诉对方我是学法律的,知道全球气候在变暖,但对这个问题不太了解。”薛江武的感受是,坦诚回答也会赢得对方的尊重,“境外记者职业道德很好,遇到你不懂的问题,他们就不会继续追问来为难你。”(郝亚林、李兴文、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