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三月十三日电 (记者 牛琳)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再次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在京、津、鲁、苏、浙已开始对大运河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河北却无动静。为此,政协委员们呼吁加快大运河河北段保护开发步伐,恢复运河元气。
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在河北境内有近四百公里,占运河全程的五分之一,流经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四市十二县(市)区,流域区有一千多万人口。
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袁树峰介绍,历史上的古运河曾造福河北沿河流域民众,不仅发挥着防洪、灌溉、供水、运输、旅游等多种功能,还产生了辉煌的运河文化。
但由于近年来一些地区忽视运河保护,大量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倾倒垃圾,使运河成为“无法使用的泄毒通道”,不仅两岸种植业遭殃,还危及沿河居民健康。尤其南运河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断流,至今已达三十多年,不但使原河水文自然生态失衡,也极大地影响冀东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河北省沧州市政协副主席武金琢表示,与其他五省市对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相比,河北沿线存在很大差距。河北各地对运河的社会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效益缺乏认知,各级政府均无保护和开发规划,缺乏全面保护、适度开发、服务现实、造福民众的举措。
对此,政协委员们呼吁,河北要与京、津、鲁三省市积极协调,治理大运河已发生的污染,恢复运河元气。在整治合格的条件下,输水运河,以恢复京杭大运河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与此同时,进行运河河北段全线的文化遗产普查,努力把现存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下来。
委员们特别提出,新的开发项目和城市规划应尽量吸纳运河开发元素,并与振兴武术、杂技、内画、戏剧等文化产业和开发旅游产品相结合,统筹考量,打造独具魅力的运河景观、水文化景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