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到苏州河体验)
崔永元:好,欢迎李小萌。
李小萌:大家好。
崔永元:小萌,你走之前咱们商量好,你这次体验到那儿去当环卫工人,然后到河里捞垃圾,可是你擅自改变行程,你现在是个导游。
李小萌:捞垃圾的事儿我们没有放弃,一开始是去了,就是捞垃圾的船,我们之前想象的可能跟大家想象也差不多,可能河里有很多垃圾,那些环卫工人拿着耖子,一耖一耖地耖上来。
崔永元:我们当时这样想的,您来了以后我先说点好听的话,让您特别高兴,然后两大麻袋垃圾往这儿一扔。
李小萌:这是苏州河的垃圾是吗?后来发现第一,人家早就机械化了,都是机械把那个垃圾会归拢过来,收敛起来。再一个就是发现很难找到漂浮的垃圾了,我们在船舱里面特别冷。
崔永元:听说你去人家都给捞了。
李小萌:我们是赶着他作业前到的那个地方,我当时特冷,在船舱里面休息,后来我们摄像的小伙子,从外面拍了半天,笑着回来说,终于拍到捞起来一个小饭盒,所以这个计划就落空。
崔永元:还是非常干净的。
李小萌:对,非常干净。
崔永元:你怎么决定临时改成导游的呢?
李小萌:是导游吗?我叫义工。我觉得既然是做义工这样一个工作,就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体验,一个感受,我就想实实在在能为一些人做一点事儿,是这么想。后来渐渐我就了解到,在苏州河的治理过程当中动迁了两万多户居民,有一千多家工厂被关闭或者搬走了,上海有一句话说,上海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两个一百万,一个是一百万的下岗职工,一个是一百万的动迁居民。虽然他们没有亲手去为这个河流的治理做什么,但他们生活上的变迁,一些利益的放弃,其实是对这个城市的贡献。
崔永元:是不是可以说他们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李小萌:我觉得应该算是。在我们去敲门的那个小区,他们1994年从苏州河畔搬到现在住的地方的时候,20多公里,在当时完全可以说是从城市搬到了农村。
徐匡迪:现在有轨道交通。
李小萌:对,现在当然好多了,整个社区建立起来了,当时是差很远的。我就觉得政府和包括其他市民不会忘记他们的这种贡献,而且也感谢他们。
崔永元:您当时怎么做的这个决定,我问一下,我觉得挺残忍的,人家住在苏州河边好好的,给人搬到郊区去。
徐匡迪:这有三个基点,第一个就是在苏州河边住得并不好,当时苏州河不是这么漂亮,不是这么清洁,他们也开不了窗,另外也很臭。
崔永元:但是位置好。
徐匡迪:位置当时是比较好一点,但是房子都很差,都是危房简屋,也没有卫生设备,没有煤气,所以他们搬迁以后,对当时的条件来说,是改善了居住条件,但是离市区远了。但市政府也考虑给他们交通运输的方便,也承诺了,很快就把交通线建起来。第二个,当时要施工,因为周边的河流污水的管线,要把所有的污水不排到苏州河,那就沿着苏州河建立起污水管线,要开挖,居民不动就没有办法做。第三个,要筹集一大笔资金,总共是70亿人民币,这个钱从哪儿来呢?其中级差地租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刚才小崔说的,市中心区大概一个平方米市中心区的土地开发的,我们批租土地的价值可以在三千到八千美元之间,在郊区的话,一平方米土地市政府去征地的话,在80到100美元,这里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市政府用来苏州河治理。
李小萌:对,很漂亮。
徐匡迪:很漂亮,也有绿化。
崔永元:但是这个动迁牵扯到两万多户了。
徐匡迪:两万多户。
崔永元:他们就没意见?
徐匡迪:当时做了很多的沟通,我觉得上海人是很有觉悟的,他们舍小家为大家。
崔永元:那我猜猜,一个是那时候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开发的那么热烈,大家还不知道这些信息,还有一个就是实在待不下去了。
徐匡迪:更重要的是上海居民、市民对政府的支持和理解,刚才小萌说感谢两个一百万,是我第二次当选上海市长的时候,在人代会上鞠三个躬,感谢上海一百万下岗工人,就是调整产业结构,纺织工业、轻工业基本就不搞了,因为没法搞下去了,原材料成本高,人工费贵;第二就是市政建设,包括苏州河,包括市里面的高架桥,市中心的绿地都要动迁,危房改造,这些一百万居民从市中心搬到城郊结合部,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就没有今天的新上海。
李小萌:没想到我引用了一句话,原来出处在这儿。
崔永元:小萌你接着给大家讲,就是你擅自改成导游以后,然后你们到上海动物园借海鸥费了多少周折。
李小萌:那不是上海动物园。
崔永元:海鸥不是借的吗?
李小萌:那是在苏州河上,海鸥自己飞来的。当时在船上那些居民就告诉我说,以前海鸥从来不在苏州河面上飞,有海鸥在那儿飞就说明河里有鱼了。
徐匡迪:是,小鱼小虾。
崔永元:能说明这个水质变好了吗?
徐匡迪:水质变好了。
崔永元:小萌我知道你还带了两个在苏州河旁边长大的居民回来,就是想让他们给前任市长提条件是吧?
李小萌:对。
崔永元:是不是现在欢迎他们两个上来,欢迎他们。您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