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对,叫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学生苦学。
陆 浩:对。
崔永元:三苦。
陆 浩:会宁县就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后吧,大概截止到现在,本科以上的大学生考出去了四万多人,四万多人实际上差不多就是联系四万多个家庭了,如果一家按四口人算,那就是也十几万人口覆盖,所以会宁的孩子读书特别刻苦。像在北京这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都有不少会宁的人,光中关村一带大概就有几百个会宁毕业的博士、硕士,所以他们都是很有成就的,有很多人到国外去了。
崔永元:他们不回去可能有好多好多原因,但是没水可能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对吗?
陆 浩:但是他们可以间接地回报家乡,出来一个人,把家里边的兄弟姐妹也带出来了,他们自己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也可以接济家里边,实际他们上学的时候家里边就节衣缩食,来供他们上学。但是他们毕业了以后就有希望了,这个家庭就有希望了。
崔永元:有陆书记开放的态度就好了,大家就更不回去了。
陆 浩:回去我们欢迎,不回去也支持。
崔永元:弟弟也介绍一下自己。
赵 鹏:我叫赵鹏,我是我们家乡一个穷山沟初中的学生,因为我们那儿缺水。
崔永元:缺水缺到什么程度?
赵 鹏:前年最缺水的时候,我们家先从窖里打上一点水,先洗菜,菜洗完把水澄清,澄清以后把清水倒掉,保留下来,然后洗手、洗脸、洗头,最后洗脚,还是不倒,留下来给牲口,牲口用来饮用。因为我小的时候是在城里长大,突然转到农村,对这种环境不太适应。
崔永元:你想过办法吗?
赵 鹏:我没想过。
崔永元:你觉得就没有办法是吧?
赵 鹏:我觉得也没有办法,因为老天不下雨,我也无能为力。
崔永元:你可以给省委书记打电话,让他跟气象局说一下,赶紧下雨。你觉得最佳的途径是什么呢?就是逃离家乡是吗?
赵 鹏:这也并不是一个办法,听我的爷爷说,我们那块以前也是水草比较丰茂的,就是不注重环境,不保护生态平衡,乱砍,就把原先的树伐光了,放羊,山上的草都没有了。以前我们那儿有一条小小的河,现在由于把草都放了羊了,大水冲下来,冲了一个很深很深的沟,交通都很不便利。
崔永元:你有时候会不会觉得生不逢时?觉得自己命不好?生在了这个地方?
赵 鹏:不是的。
崔永元:为什么不是呢?
赵 鹏:反正我的家乡就在这儿,我也并不觉得我们的家乡有什么不好,因为它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崔永元:陆书记,你说这个孩子多可爱,实在。
陆 浩:非常可爱,实际上这孩子说的这个问题,现在正在着手解决,因为过去想解决山区,主要是山区缺水,川区一般情况要好一些,因为提灌工程,靖会灌渠覆盖的地方,这个用水是没有问题的。
崔永元:陆书记,您刚才把“121”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您再给大家讲讲提灌工程是怎么回事?
陆 浩:就是有水源的地方,把这个水引到山上去,当然是解决人饮,主要是人的饮水,生活用水,包括发展点儿养殖业用水。
崔永元:水往低处流,所有人都知道,怎么让它上去?
陆 浩:就是用电力提灌,一级一级往上提,像会宁这个地方,它有个靖会渠,我们在靖会渠中间的部分,大概就在你们家乡附近,搞一个水库,把这个水净化,达到饮用水标准,然后通过管道就打到两面的山上去,这样就解决饮水的问题了。
崔永元:这个提灌不是个小工程是吧?
陆 浩:这个工程当然你要说,看怎么说了,作为一个县来讲确实不是一个小工程,但作为一个省来讲也是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我们大概在会宁和靖远就采取了这个办法,靖远离黄河比较近,靖远的北部离黄河比较近,这样就是把黄河水提上去,他那个地方就是把灌区的水蓄起来,打到山上去了。
崔永元:我听说这个提灌最多好像要提十三级。
陆 浩:十三级,可以提到六百五十米,垂直高度六百五十米,覆盖面就很大了,我们三个县可能覆盖人口有21万人。
崔永元:提灌了以后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陆 浩:就解决饮水的问题。
崔永元:还是生活饮水?
陆 浩:还是生活用水,当然也可以搞一点,搞畜牧业可以了,畜禽的饮水也可以解决,搞节水农业,还可以搞一点节水灌溉,发展一些节水的农业,这个前景也是比较好的。但是这个水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大概我们算了一下,一立方水可能要三块钱,但是现在他们这个缺水地区自己拉水,拉一立方水得多少钱?
赵风雷:五十元。
陆 浩:大概比较近的五十元,远的得达到八十元,甚至于一百块钱拉一立方水,就用拖拉机,从几十公里以外拉水。
赵风雷:把水拉到我家里面,一立方水五十块钱,还有比我远的。
陆 浩:比他们远的还很多了,通过这个办法。像有些地方,离水源也很远,那怎么办?就打井,这个水可能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然后采取淡化,把苦咸水淡化,淡化了以后解决饮水问题,淡化的成本可能就要稍微高一点,一立方水大概要三块五,但是也比几十块钱拉一立方水便宜得多,而且这个水质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了,所以我们近期就准备采取这些措施。这三大工程大概要今年五月份,最多还有两个月了,全部可以投入使用,所以这个工程去年开工以后,老百姓是欢欣鼓舞,非常高兴,老百姓自动出来投工投劳,帮助这个工程建设,他们看到希望了。
崔永元:您描述一下这个工程完成以后,大家用水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陆 浩:这个工程完成以后,比如三块钱一立方水,洗澡也没有问题了,家里如果安个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也能解决,北京的自来水超过三块钱了,我们那儿大概也得一块多钱,将近两块钱,所以这个用水的困难情况就可以大大缓解,这个主要就是少数极度干旱地区,才21万人口嘛,绝大多数地区通过那种集雨的办法可以解决,包括像降雨量在三百毫米以上,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刚才你说土豆,像那个土豆,甘肃全省种了九百多万亩,这个产量也是很高的,超过一千多万吨,像定西和会宁紧挨着的地方,定西的脱贫就是靠土豆产业,就是发展旱作农业,这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尽管降雨量少,但是我们调整结构,过去种小麦是不行的,春天卡脖子旱,小麦可能一年就没有收成,但是种土豆没有关系,它那个根茎比较大,本身有点水分,等它发芽了也到五月份了,雨水就接上了。
崔永元:这就叫因地制宜。
陆 浩:这就叫因地制宜,按照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办事了。
崔永元:陆书记,我们今年这个小崔会客加了一个新的环节,就是我们有一些特派的义工,让他们到当地去体验一下当地的生活,到甘肃会宁的是青岛港集装箱码头的桥吊队长许振超,他是被温总理誉为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我们看一看他到那儿体验生活的情况。
(许振超到甘肃体验)
调研内容一:水窖
许振超:看看你的水窖,你的水窖是你自己打的。
赵风雷:对 自己打的,就是“121”工程。
许振超:“121”?“121”是怎么回事?
赵风雷:它这个是人饮解困工程,专门是给农村扶贫解困的。
许振超:哦,扶贫解困工程。
赵风雷:我们这个院子里你看,就打了一个集流场。
许振超:哦,集流雨水。
赵风雷:是靠这个房上和这个房上,还有这个院里的水,它下来很快就流到这个窖里面来了,解决我们的吃水问题。有了这口水窖,我一家的吃水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今年这个水我估计现在我要吃到六月份。
许振超:今年?
赵风雷:对 现在吃到六月份,它天上还要下雨嘛。
许振超:那你这个水窖有多大?能盛多少?
赵风雷:装三十立方水
许振超:哦,三十立方水。三十立方水,你这四口人,地里还得用吧?
赵风雷:用嘛,点浇嘛,我就用这个桶。明天我就准备拿这个桶,把水从这儿吊着灌上,拉到地里以后拿马勺浇。干旱嘛,不点浇苗出不来,就只有点浇苗才能出来。
调研内容二:点浇
赵风雷:嫌多了,老许,水嫌多了,少一点,对,费水得很。少倒一点,它能出芽就行了,你那样浇的话我这一窖水很快就用完了,少倒一点。
许振超:这样就好了,这样就好了,哦,这样就把它保住了是吧?
赵风雷:保住了。
赵风雷:今天浇的这个水啊,你就浇得有点多了。
许振超:一开始浇得多了。
赵风雷:对,一开始浇得多了,后面你还掌握的差不多。
许振超:对,一瓢水三个坑。
赵风雷:像我一瓢水就要浇四个坑。
许振超:你浇四个坑。
赵风雷:对 那我就要比你多一个瓜,你就少浇一个。
许振超:哦,少浇一个,三个都多了?
赵风雷:对,一瓢水浇四个。
许振超:对,浇四个就差不多了,哦,记住了。
调研内容三:洗菜
许振超:先洗菜。
蔡邦钦:啊,先洗菜。
许振超:先洗洗菜。要用水的话能用几遍?
蔡邦钦:你看我这样一洗,把这几个菜一淘,放下沉淀一会儿,然后上面的清水我把它倒出来,下面稠的把它倒了。一直这样淘。
许振超:就是等到这个水,这些东西沉淀沉淀,然后上面的水再用?
蔡邦钦:对,上面它就沉淀出清水了,把清水留下,洗个毛巾啊,给狗和食啊,都好着呢。
许振超:哎呀,水在这儿重复利用好几遍。
蔡邦钦:对。
许振超:三遍、四遍,一直把它用完。
洗脚
赵风雷:取拖鞋,把我的一双拖鞋拿来。
许振超:我告诉你吧,老弟呀,我绝对不洗。
赵风雷:哎呀,这就不好意思了。
许振超:不是。
赵风雷:洗一洗。
许振超:真不洗。
赵风雷:不洗吗?
许振超:水这么金贵,我要是洗脚的话。
赵风雷:那我,那就算了,我依我哥的,我哥的个性跟我一样。来,把这个端出去。你理解我们农民,真的理解。
许振超:咱要是弟兄的话就这么个道理。
赵风雷:我今天是诚心实意让你们洗个脚,但你们不洗我也确实,对吧?真是这么回事,我今天是激动了。
许振超:水这么金贵你还洗脚,不行,这绝对不行。
崔永元:欢迎许振超师傅,欢迎。许师傅从小就在青岛长大吗。
许振超:对。
崔永元:那你们那儿水的概念就是海。
许振超:除了海还有水库、自来水管。
崔永元:还有下大雨。
许振超:下大雨,都有。
崔永元:所以你从来没有对缺水有过概念好像。
许振超:应该说,也知道缺水,有地方非常缺。
崔永元:知道这么个词儿。
许振超:但是没亲身去体验过,没看见过。
崔永元:我觉得好像您看见这个场面很震惊。
许振超:不仅是一种震惊,确实心里看了很不是滋味。我去的时候问了一下,我说你一天要用多少水,我这个老妹子说,一天一人一桶水,这一桶水我看了看这水桶,就是十升水,我给他一算,哎哟,你说十升水能干什么?我们可能在不缺水的地区要洗米,做米饭吃,要洗米,淘米,恐怕十升水也就是一顿饭淘淘米就用掉了,可是他们就是一天的生活用水,确实非常艰苦。
崔永元:还有刚才我看见那个小狗,哎呀,真可怜。
许振超:喝的黑水,我在那儿看的就是黑水,很黑,但是它喝得非常带劲,最后盆子底都舔干净了,舔得雪白,当时看了以后确实心里边不是滋味。
崔永元:您有什么想法吗看到这个场面?
许振超:缺水按理说,我也想了很多,因为你去就是看看缺水,体验一下,因为缺水,在咱们国家整个应该说都比较缺水,但是应该说甘肃中部地区,特别是我去的会宁地区,缺水特别严重,因为它没水源,没有河,没有湖,也没有水库,就是在一个大峡谷里边,村民就世世代代在这儿繁衍生息,靠天吃饭,老天爷下雨,可能就有水喝,老天爷不下雨,那可能就要花钱到几十公里外,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说应该说在这种恶劣的环境当中,应该说当地村民在和自然抗争方面,我觉得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水窖问题,我当时在那儿拍了两个照片,这边的照片就是他们原来的水窖,这边就是后来搞了“121”工程以后改进的水窖,以前这个水窖好像就是在底下挖了那么一个大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