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不公,主要在农村教育,主要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现阶段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以农为重,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切实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正在北京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龚玲代表,表现出了她对教育问题一如既往的热忱和关注。
龚玲代表认为,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实现公平教育的客观要求。当前城乡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发展,除了教育投入不均衡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基础教育教师超编与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并存;学科分布不均,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仍有大量代课人员。从年龄上看,农村地区教师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导致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质量不高。与此同时,城市基础教育教师普遍达到本科水平,有的重点学校教师学历已在向硕士、博士演进。年龄上,城市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也远远低于农村。这样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只能让城乡基础教育发展更加失衡,差距越来越大。
谈到实现教育特别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龚玲代表认为,今后加大教育投入,应向农村学校、贫困地区学校多倾斜一些。同时,应当进一步树立以农为重的思想,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一个简便的办法,就是通过政策调整鼓励城市骨干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比如参加支教的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和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要有专项基金予以保障。再比如,建立城区学校对口支援措施,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为了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机制,下达对口支援责任书,选派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对口支援的学校任教或挂职锻炼,被支援学校也派出教师到支援学校任教或挂职锻炼。在城乡教育差距突出的地区还可以试行“联校”制度,变一般的对口支援为城乡联合办学,实行“联校”产权不变、教育资源(尤其是信息技术资源)共享。与此相关,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方面,要坚决改变“一校一建”的模式,突破应用上的瓶颈,做到城乡一体化发展。(记者王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