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七日电 题:“安全”话题依然沉重
中新社记者 金果林
吃咸蛋会否遇到“苏丹红”?吃肉会否遇到“瘦肉精”?吃鱼会否遇到“孔雀石绿”?吃水果蔬菜会否遇到“残留农药”?买药会否遇到“齐二药”?穿衣会否遇到致癌“芳香胺”?迁入新居会否遇到“甲醛杀手”?电脑上网会否遇到“木马僵尸”?网上取款会否遇到“密码窃贼”?
国人突然之间发现,安全这一话题,原来与自己有如此密切之关系。过去说起安全,给人们的印象还都集中于安全生产方面。在几起特大空难、矿难、爆炸、火灾之后,中央政府提出“安全发展”新理念,刮起猛烈的“安全监察风暴”,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高擎安全之剑、重典出击、厉行问责、严查事故背后的渎职腐败,一批官员被摘掉乌纱,一批腐败分子被关进班房,一批黑心矿主受到法律的制裁。
终于,去年全国各类安全事故总量比上年下降了一成二以上,死亡总数下降了一成一以上,仅交通事故死亡就减少九千多人,煤矿事故死亡减少一千多人。
然而,就在中央政府刚刚按住生产领域安全事故这只“葫芦”的时候,另外一只“瓢”——公众生活领域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的事件却涌入人们的视线,从前两年的假奶粉“大头娃”事件,到去年的“齐二药”假药案件、“欣弗”劣药事件、“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甘肃的村民血铅污染事件等,以至不久前发生的佰易“问题药品”事件、“熊猫烧香”互联网病毒事件、河南的学生铅中毒事件等等,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公众生活领域里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的事件比生产领域里的安全事故危害范围更广,社会影响更坏,后果更恶劣。许多这类事件已经不属于“事故”了,有的已经是严重犯罪,有的明显是谋财害命。
对此,国家有关部门每发现一起就严肃地查办一起,有的出台了应急预案,有的制定了整顿办法,有的修订了监管办法等等。尽管收到很大成效,但人们还是觉得在监管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和漏洞,刚刚爆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违法一案,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中国许多煤矿都贴有这样的标语:“安全是天”——人命关天!春节期间,温家宝总理在辽宁说过这样两句话:“没有任何事物比人的生命和健康更为宝贵,我们要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让群众安居,让群众乐业,这两件大事都解决了,群众才能满意。”
因此可以相信:安全,这个很大也很沉重的话题,一定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格外关注的话题,政府部门必将会对危害人民生命财产与健康安全的种种现象再度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