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上海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是中共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在2007年初上海“两会”上的总结,也可谓上海人乃至全国所有关注上海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2006年7月,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接受调查,拉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社保资金挪用案的调查序幕。其后,上海就一直处于全国乃至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至9月下旬,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严重违纪受查,成为当年度最能拨动人们敏感神经的政经议题。其间又有一系列高官巨贾纷纷落马,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人事更替。直至半年后的今天,余波仍未平息。
韩正在“两会”期间之语,带动了参会代表、委员们的积极建言。从社保资金管理到大型工程招标,由行政改革到经济转型,社保案为这个中国内地经济最为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反思机会。
反思仍需继续
上海社保案的主要案情,如韩正所透露,自2002年四季度起,上海社保资金发生了第一笔挪用;此后两年内,共七次挪用社保资金总计34.5亿元,经委托贷款转给上海民营企业福禧投资董事长张荣坤,作为其自有资金;至2006年7月社保案案发,本息37亿元分文未还。
从已知的情况看,上海社保案暴露出的漏洞并不隐蔽,问题并不复杂。对于社保资金的投资范围和管理模式,中央早有系列法规及政策规定,但过去形同具文。
在社保案案发前后,上海市政府宣扬的政务公开及行政体制改革,也多流于形式。
早在2003年6月,上海在国内率先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宣称其目的是促进政务公开和信息披露,以满足社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至2004年,上海又推出打造“透明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政府15个部门开始信息公开,一度誉满全国。
然而,社保领域已经暴露的多年来官商勾结、违法违规乃至犯罪之举,在上海市各部门内部既未遭到抵制,更谈不上信息公开和透明行政。社保案案发后,原本每周一次的上海市新闻发布会已经数月未开,上海本地媒体对此也鲜有报道。
韩正在上海“两会”期间宣布,张荣坤所挪社保资金已全部追回;会上仍有代表、委员指出,政府对社保案查处情况的公开范围尚有保留。一位来自工商联的政协委员表示:“我们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社保资金还存在其他拆借行为。”
社保案案发后,上海频推社保新政,先是为高龄无保老人送保障,后又施行《上海市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并宣布将组建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上述新政固然是亡羊补牢,但具体成效尚待观察。
诸如社保基金管理办法和社保监督委员会,全国各地早已施行,但违规现象依旧,可见立法并不意味着一切。另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6年9月下令,各地社保局需在2007年底前将企业年金交由市场化中介运作。上海官方则披露,上海社保局将选择在沪的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一家企业年金管理机构,整体接收原由上海社保局下属事业单位经办的企业年金,可见政府仍不愿完全放弃对企业年金的控制权。
韩正在上海“两会”上称,社保案“暴露出我们在制度上有缺失,管理上有漏洞,监督上有缺位”。此番总结不可谓不深刻,而上海对社保案的反思仍需继续深入。
“刮骨疗毒”
上海社保案牵连出的官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据新华社报道,陈良宇涉及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
据上海市检察院披露,上海社保案涉及多名领导干部受贿索贿,其中上海市管干部11名,其他涉案社会人员十余名。
上海市检察长吴光裕在上海“两会”上透露,上海市检察机关以涉嫌受贿罪对多人立案侦查,包括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王国雄、财务部原经理李易曾,华安基金原总经理韩方河,上海市国资委原副主任吴鸿玫,上海电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原副部长程彦敏,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原财务总监徐伟,上海市房管局土地利用管理处处长朱文锦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