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从深圳白手起家走向全国
受访人:华佳宏物业管理公司 侯亚军
对于深圳市华佳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侯亚军来说,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忙碌的,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继公司成功挺进湖南、湖北等地品牌“唱响”后,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个地方都有相当数量的“仰慕者”纷纷发来邀请函,希望“深圳管家”入驻。踌躇满志的侯亚军,思考的是如何将事业再推进一步。
侯亚军告诉记者,多年前他毅然南下深圳,历经了创业初期睡地铺、有病都撑着不敢到医院去接受治疗的种种艰辛后,公司终于逐步发展壮大。他认为,深圳良好的大环境给了每个勤奋和努力的创业者公平的机会和回报,在深圳,像自己这样最初从白手起家,努力拼搏奋斗后终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企业家大有人在。他总结道,今天的成功应该和深圳拥有的创业干事的好环境、敢为人先的思想以及大量优秀人才汇集等原因分不开的,归根结底,好日子是小平同志给我们带来的。
9 “鸿安旅馆”见证历史
受访人:福田下梅林社区 郑光明
下梅林社区工作站站长郑光明最近到处宣传,要把梅林地区的“红色记忆”留下来,这是埋藏在他心里很久的心愿。“我的奶奶早在深圳东门开的鸿安旅店就掩护过革命志士。”郑光明告诉记者,奶奶名叫和华益,很小的时候随父亲到美国谋生,后来回到宝安。奶奶见过世面,知道要想富裕必须经商,于是将祖上的几间祖屋改造成鸿安旅馆,并成为东江纵队的秘密联络点。改革开放以后,鸿安旅馆旧址因曾经是叶挺将军指挥部旧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得以保存至今。
郑光明目睹了东门鸿安旅馆周围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不由十分感慨。他说,小的时候梅林地区还是一片农田,所在的下梅林村民们还以种田为生,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盼望着有朝一日摆脱贫穷,发家致富。那时候,逃港谋生可能是丢掉穷帽子的最好办法,他的哥哥也加入了逃港人流。可是,真正让父老乡亲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是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如今,他的家庭富裕,生活美满,村民都过上了昔日梦想的好日子。
饮水思源,富而思进,乡亲们都会常到莲花山上瞻仰小平塑像,表达缅怀之意、感激之情。而什么方式是最好的表达?郑光明自然想到了东门鸿安旅馆,它承载了从抗战到改革开放至今的厚重历史,是一段浓缩了中国近百年奋发图强的红色经典。
10 寄回家的钱越来越多
受访人:蔚蓝海岸小区居民 王福林
“我的前半生很苦,是小平给了我这样的幸福生活,我们全家都感谢他。”家住蔚蓝海岸小区的70岁老人王福林真诚地对记者说。
王老清楚地记得那是1985年6月的一个晚上,大儿子从城里跑回农村,对他说想去深圳闯一闯。王老一听就来火,当时儿子在人人都羡慕的国企,深圳在哪,他听都没听说过。儿子就耐心地解释。王老说,儿子那时说的什么改革开放,都听不懂,但是他说,是邓小平在那里划了一个圈要搞特区,我好像听懂了,我们全家都尊重小平,跟着他走准没错。
儿子刚到深圳那些年也挺苦,当过建筑工人,在路边摆过早餐,批发过服装,后来在南山开了一家建材市场,还承包了一家旅行社,生意越做越大,寄回家的钱也越来越多。王老当时就想,儿子来深圳还是来对了。后来,王老的小儿子大学毕业也来了深圳,在蛇口工业区工作。“那时候,小平刚刚视察南方不久,我们都吃了定心丸。”
1996年,两个儿子将王福林夫妇接到了深圳。夫妇俩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漂亮,天气又暖和”的地方,10年下来,他们也算是一个“老深圳”了,这期间他们添了个孙子,换过两套房子,没上过学的老两口在附近的四海情老年大学学起绘画,最近,还迷上了旅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