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4日,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信阳市委、市政府召开新年的第一个会议——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在这个会上,该市对各级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出台了“五个禁止”。
其中,“禁止公务人员在工作日中午饮酒”的规定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在一些网友质疑它仅仅有“三分钟热度”时,一批干部因为违反了“禁酒令”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一时间,“禁酒令”成了信阳各界的热议话题。
转眼春节来到,信阳“禁酒令”到底能走多远?“这个问题,时间是最好的答案。”近日,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欢迎媒体一年或两年后再来信阳看看“禁酒令”的执行情况,“那时,信阳的‘禁酒令’会执行得更好”。
背景 开车穿梭于各酒店敬酒一个中午喝“20桌酒”
“感情深,一口吞”。这句话是全中国流行的劝酒语,在信阳的餐桌上也一样。当地老百姓中还流传着“无酒不成席”的俗语。“过去,我们评价接待客人热情不热情,就看劝酒行不行。”信阳市息县夏庄镇政府办公室的李主任这样说。
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是有名的茶乡,每到茶叶上市的时候,许多单位到该乡采购茶叶。“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我们乡来客最多的季节,最多的一个中午来了20多桌,乡政府机关的食堂安排满了,只好安排在街道上的酒店。”曾经在浉河港乡工作过的一位科级干部说,来的都是客,每桌都得陪,哪桌也得罪不起,中午吃饭就那一阵儿时间,20多桌客人分布在七八个地方,为了每桌都应酬到,得开着车穿梭在各酒店敬酒。“一桌喝4杯吧,20桌下来,都不省人事了,下午哪有精力工作?”
说起那时候的“应酬酒”,这位干部说,像他这样在基层工作过的干部,有不少都喝酒喝跨了身体。那时候,陪酒几乎成了硬任务,一些乡镇因吃喝问题负债累累。酒店也被乡政府吃怕了,听说是乡政府来客,即使有座位,也推说房间已满。
一些干部为了应酬方便,干脆把白酒整箱放在车里。王清林在信阳市贸易广场附近开了家洗车店。说起这类现象,王清林很清楚:“来我们这儿洗车的大多是单位用车,有几辆后面没有存放白酒的?”有人把这类现象称之为“后备厢腐败”。
因酒误事、因酒丑态百出的例子时有发生。“酒杯捏扁了,椅子坐散了,离群众越来越远了”,这则歌谣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杯中之物带来的隐忧。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