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地记者既过瘾又刺激,多么惨烈的战斗场面都见过,多少胶片都能保证供应,扛着机器猛拍真是过瘾。1968年春节后,敌人叫嚷着要炸平河内,摧毁龙边大铁桥,河内保卫战随即爆发,战地记者刘惠中冒着枪林弹雨,完整记录了全部战斗过程,留下了珍遗素材,而他本人在战斗中险些遇难,名字一度上了烈士名册。
空袭坏掉好心情 带齿弹片有如雨下
进入1967年,越战进一步升级,应越方总政治局邀请,中方派遣多名战地记者深入战斗一线,真实记录中越军民共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大学毕业后、刚刚分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刘惠中,好心顶替一名妻子即将临盆的同学,阴错阳差地上了前线。这件事他一直瞒着家里,因为刘惠中是家有千顷,苗独一棵。
同年8月,经过一个月的培训,8名年轻的战地记者,怀着第一次出国的兴奋和好奇,一路欢歌地跨过友谊关。友谊关往南纵深七八公里地带是战争的世外桃源,房屋完整,安谧平静,没有一点战争的影子。浪漫独特的异国情调令几个人陶醉。然而现实残酷,平静预示着危险的临近。卡车过了谅山,战争的痕迹顿显,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当汽车颠簸至58公里处,接近宋化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空袭给大家来了个下马威。
时值下午3时,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众人还沉浸在自然美景之中,突然“砰砰砰”,不知从哪里发出三声清脆枪响!回荡在空旷原野异常悦耳,紧接着刺耳的防空警报拉响,几个人都是初上战场,心头一紧,随队参谋立即命令大家火速隐蔽。刘惠中等人急忙跳下车,四下疏散。还算清醒,刘惠中铭记培训课的内容:防空掩体要上有顶,下有沟。可他忽而东忽而西,也没发现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掩体。此时地面的防空炮火已经升空,头顶上巨弹裂空,震天动地。容不得再犹豫,刘惠中一跃而起扑进一个污水沟,沟上斜生着一棵茂盛大树,掩体还算理想。躺在沟里透过斑驳的树梢,只见一支有由五架敌机组成的编队隆隆逼近,重达几千磅的炸弹像冰雹一样从高空坠下,耳边响起了山崩地裂般的爆炸声。公路上、水塘里、稻田中,到处都是扬起的尘土、水花和泥浆。我军防空炮火更加猛烈,无数朵白棉花儿在空中绽放,蔚为壮观,为敌机编织一个美丽的“阴曹地府”,经过30分钟的战斗,敌机仓皇而逃。
初尝真刀真枪的滋味,既感受到了敌人的凶残,也领略到了我方炮火的杀伤力。在国内培训时,曾对误伤的警示毫不介意,这回可知道不是闹着玩的。高射炮弹爆炸后会裂出无数块炮弹皮,旋转着四下飞开。弹皮最大的也不过一本杂志,它的四周为锯齿形状,击中目标就会狠命地往里切转,极尽杀伤之能力,然而大部分弹片在炸开后都会以自由落体方式坠向地面,加速度让它具有极大的重力,弹片四周又锋利无比,扎到谁身上都活不了。空战中,刘惠中眼瞧着数不清的炮弹皮带着尖啸扎进土里,顿时不见了踪影。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