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在昆明参加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代表们收到一份大会秘书处的通知。通知说,会议期间,有代表在场外聊天、打电话,影响了会议秩序,引起了其他代表的不满。希望代表们能遵守纪律,开好会,认真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
“前几年这种现象很少,今年是人大代表届期内的最后一年,有些人的出勤率比原来也少了,有点‘审美疲劳’了。”一位人大代表对记者说:“今年我一个议案和建议都没写。”
记者从议案组也获悉,今年收到代表们的议案和建议比去年同期少。
一些基层代表告诉记者,当人大代表5年来,他们写了二三十份议案和建议,有关部门用电话、书信、传真、电子邮件、委托面商等多种形式给予了答复,但没有一件真正落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代表们的积极性。
一位来自边境县的人大代表对记者说:“我们县目前只有我一个省人大代表,我十分珍惜,每次开会前都写不少建议,但没有一件得到落实。现在马上要换届了,我还没有为我们县做一件实事,觉得很遗憾。”
云南省副省长刘平在向代表汇报去年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报告中说,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占承办总数的29.8%,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的占46.6%,受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需以后解决的占12.6%。刘平同时指出,目前有关单位仍然存在着对建议办理重答复、轻落实的现象,一些承办单位缺乏必要的联系沟通和协调配合,办理工作在人员、素质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但是,有关人士也指出,目前人大代表的素质也存在差异。有的代表一直是“老好人”,5年来基本没发过言;有的喜欢说套话,接受记者采访时总说“政府工作报告让人备感振奋鼓舞”;有的把对报告的“审议”当成“学习”,把当代表作为“荣誉”而不是“职责”。
尽管今年云南省交由人大代表审议的地方财政预算草案里附上了16条名词解释,但有代表认为,真正的阳光财政,是向代表提供一个非常细化的预算草案,而不只是几页纸上的农业投入多少、教育投入多少等简单的数字。而且预算草案要等代表大会报到时才拿到,很多代表并没有财务知识,如此造成“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的现象。“这种预算是没有办法提意见的,充其量不过是走过场。”
而广东省早在多年前就对此进行了改革。至2004年,该省政府提交给人大审议的省级部门增加到114个部门,审议金额突破225亿元。几页纸的政府预算案最终成为了一本厚厚的大手册。
“细化就是公开,公开的过程就是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审查监督的过程。”云南大学一位经济学教授说,如果对大会的一些程序进行改革,比如在大会前半个月将细化的预算草案发给代表,并请专业的财务顾问对代表进行培训,那么大会上代表的审查和质询将会有的放矢。
“程序的改革必然会带来内容的改革,当代表有了行使权利的神圣感时,就不会有‘审美疲劳’的感觉了。”这位教授说。(记者:张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