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在中日关系整体回暖的大背景下,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悄悄修复难免引人联想
位于上海西区虹桥地块的万山路,依然如往日一般狭长而清净。那些在附近写字楼里工作的人们,除了能证实自去年12月起确有工人在安装玻璃外,对日本领事馆的变化再没有任何感觉。
修葺工作一个月前即已开始。在经历了一年又八个月的等待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那些破碎的玻璃窗和凹凸不平的外墙,正在维修工人的劳作下改变着容颜。
一切都在安安静静地进行,除了日本共同社去年12月14日发布了一则不足百字的短讯外,无论是网络还是其他传统媒体上,有关日本驻上海总领馆修复的进展再找不到半点蛛丝马迹。
中方全面负责维修工作
“其实2005年5月初,中国外交部的领导已经表示,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和上海总领馆的修复工作由中方全面负责。”此次上海领馆负责修复工作的远山茂总领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是最开始双方商定的一个原则,之后就由上海总领馆和上海市外办进行谈判。
远山茂拿出一本厚厚的影集,里面是2005年4月份那场涉日风波的相关图片。根据这些图像资料,可以看出领事馆当时受损的地方主要是墙面、玻璃窗,以及外墙铝制板。
从照片上看,当时领事馆前面的院内堆满了杂物,而按远山茂的说法,风波过去后的两三天内,领馆工作人员自行清理了这些杂物,“收集到的瓶罐和石块有数十袋之多”。
由于领馆的主楼距离前院围墙大约有二十多米的距离,因此大楼前面的遇损程度远不及紧靠后院围墙的部分。当时面朝后院的领馆玻璃窗几乎全被砸破。“总共有四十多面玻璃窗被毁。”远山茂说,2006年10月,由中方的物业公司对泼在外墙上的五颜六色的油漆做了清洁工作,大概除去了80%左右的污损。
维修材料从日本运来
相比这些污损,领馆受损最严重的还是外墙的铝制板,那些被石块击中后布满了密密麻麻坑洞的建材,统统来自日本。风波过去后,远山茂和中方物业公司一起察看了现场,商定有300多张铝制板需要更换。
2005年6月后,日本领馆曾与上海市外办就此交涉了许久。由于这些铝制板和玻璃窗均由日本材料所制,而中方物业公司试图在国内市场上寻找同样的材料予以替代,但一直没能发现合适的替代品。一年后,上海有关方面终于同意使用日本的材料。
第一批玻璃运抵上海的时间是2006年12月14日,当时物业公司立刻对破损的玻璃窗进行了更换。《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领馆看到,多数窗户已换上了崭新的玻璃,但是领馆三楼有两扇破损的玻璃窗还清晰地保持着被石块击中后的原貌,而二楼的一扇窗户由于玻璃已被完全清理,暂时用木板遮挡着上海冬日的寒风。“这些窗户要等到下一批玻璃运到后才能修。”远山茂说。
而那批全新的铝制板也已于去年12月20日运抵上海,由于外墙的铝制板彼此相连,因此不管有无受损,都必须一并取下再安装新的铝制板。
“由于工程的大部分都未完成,所以目前无法对施工质量发表看法,期望工程能在1月底前顺利完成吧。”远山茂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中日关系“大气候”趋暖
领馆受损始于2005年的那场涉日风波,而受损的建筑物在相隔了20个月后才开始维修,难免让人联想到中日关系从2005年跌至冰点到2006年9月后又整体趋暖的“大气候”。
“我可以说,修复领馆与去年10月安倍首相访华完全没有关系。”远山茂说,关于修复工作的谈判,领馆和上海方面耐心地谈了1年多,2006年6月中方同意使用日本的材料后,领馆也做了大量技术方面的工作,但这其中应该没有任何政治因素存在。
“但是一个在大家看来并不复杂的修复工程,竟然搁置了20个月才得以进行,您不认为这很奇怪吗?”
面对《国际先驱导报》的问题,远山茂的回答颇为耐人寻味。
“领馆受损后,有一些在上海的日本人说,暂时不要修复它,这是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现状的一个象征。但是一年之后,大家的想法都变了。”远山茂说,“现在看到修复工作有了眉目,大家也都怀抱希望。”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作者: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