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4日电 香港《大公报》载文称,大多数中国家庭对于幸福的愿景有着大体一致的向往,无非是有份工作、有套住房、孩子上得起学、老人看得起病、生活有起码的保障。时代变革所带来的巨大裂变,让一些人率先步入了幸福的行列,却也留给更多的普通人难以磨灭的烦忧。送走二○○六,又迎来二○○七,幸福的征途还有多远?一位北京市民的回答也许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声,“现实虽不尽如人意,我仍愿意相信,未来将美梦成真。”
●住房:看得见 摸得着
二○○六年是中国房地产业备受关注的一年。这一年,没有哪个领域比它承受的调控力度更大,也没有哪个领域能如此强烈地牵动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市民的神经。大家的心情,时而欢喜时而忧,时而兴奋时而沮丧。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的老纪,也是其中的一员。
随着轰隆作响的推土机大举开进,老纪所在的旧城区开始启动拆迁工程。整个二○○六年,老纪就加入了搬出祖屋、寻觅新房的动迁大军行列。
比起他那人均不到四平米的破旧老房子,外面哪一幢楼房都显得光鲜亮丽。“只是那价钱,”老纪苦笑地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啊。”
就新房而言,离他家不远的新世界半年不到已从一万出头涨到一万七。即使退而求其次,二手房的房价同样令人咋舌。一套八十平方米的二手房开价时五十七万元,过几个月再看已经涨至七十二万元。尽管这样,每一个售楼小姐都说,楼盘一开盘,购房者已蜂拥而至,“朝向好的已经没了。”在这种躁狂不安的奇特氛围中,老纪和其他惟恐落后于人的购房者一样,“巡城马”似的跑遍了几乎大半个北京城,却也只能望楼兴叹。
在这期间,“国六条”、“十五条”相继出台,中央将房地产发展目标转向深切关怀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并从“原则”规定转向量化“落实”。
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国内七十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涨幅已回落了二点四个百分点。但也指出,一些城市房价上涨仍然过快,调控措施尚未完全到位。
不管二○○七年房地产行业还将迎来怎样的博弈和厮杀,老纪只希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能一一奏效,让老百姓都圆得上安居梦。“实在不行,只能考虑郊区的房子了。就怕哪天不小心,就蹓跶到河北去了。”老纪憨厚的笑里有一丝豁达,也有一丝无奈。
●食品:民不以食为“惊”
“民以食为天”、“谨防病从口入”……这些古训,足以说明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然而,二○○六年爆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却不断地搅动着中国人餐桌的平静。
六月,北京第一例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七月,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八月,浙江省台州市的毒猪油事件和南京市的“口水油”沸腾鱼相继见报。九月,上海市发生多起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十一月,“苏丹红”鸭蛋和“嗑药”多宝鱼席卷而来,部分桂花鱼样本还被验出含孔雀石绿。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几乎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更让消费者惊慌失措的是,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均由媒体事先曝光,监管部门随后才介入处理。“那没被曝光的呢?”一位长年掌管家中餐桌采购事务的吴大姐忧心忡忡地说,“难道只有依靠媒体在前线深挖追究,职能部门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吗?”
目前到达百姓餐桌上的食品,需经过一条漫长产业链,其间涉及的诸多监管环节,由农业、质监、卫生、工商、药监、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多个部门分管。正是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造成了食品监管上漏洞百出、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七年,希望监管部门能从亡羊补牢转为防患未然,让我们吃得放心、安心,”吴大姐说,“这应该是我们对政府最基本的要求了。”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