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华社对“入世五年给中国百姓带来的好处”,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其中,“外资银行向中国公民开放人民币业务”这一份大礼无疑会让国内银行自惭形秽。
就老百姓的实际感受而言,汽车、保险业等行业所“送”出的前四份大礼,都是真真切切的“正在进行时”,最后一份却是期待中的“将来时”;就送礼人身份而言,前四份的送礼人主要是国内相关行业,最后一份的送礼人则是外资银行。换言之,同是应对“洋狼”的竞争,其他行业为了抢占先机和人脉,纷纷“让利大酬宾”,唯独银行业恰恰相反——收费、涨价,而这些收费项目的理由,无一例外均是“国际惯例”。
为什么同是五年的保护期,其他行业不得不主动打破“坚冰”、引入竞争,让百姓能实实在在感受实惠,唯独银行业,非但服务水平不见长进,还能想收就收并形成收费同盟呢?显然,银行业受到的保护和其他行业有着本质区别,相对于对其他行业“激励型”保护,银行更多得到的是“呵护型”保护。换言之,其他行业是将鲶鱼真正放了进来,而对于银行业,只是将鲶鱼拿在手上做做样子,在一个看似危险其实却很安全的环境中,通过没完没了的输血和补充营养,以此来让银行“强身健体”。无疑,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打造出的“人造美女”,不仅弱不禁风,也会飞扬跋扈。
(来源:信息时报,作者:樊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