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日电 题:中国多方求解交通拥堵之道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每天乘公共汽车上下班太辛苦,车站距离我家和公司都不近,而且每次换乘时走得也太远,乘车环境也不理想,上下班高峰时车上基本没有座位,还很拥挤。我正在学开车,拿到驾照后,我会考虑尽快买车。”正在车站等车的徐女士无奈的说。
这就像一对悖论:由于不满意公共交通,更多的人选择买车,而私家车爆炸式的增长,又加剧了道路的拥挤状况。曾有“自行车王国”之称的中国,现在正为私家车快速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而烦恼。
二00五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三千一百六十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一千八百四十八万辆。汽车以年均增长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已成为城市中增长最快的代步工具。
“随着中国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公交出行的比例也在加快下滑。等车时间长、站点不足、准点率差等又刺激了个体交通特别是小汽车的增长。中国城市交通结构出现了向个体小汽车为主转化的趋势。”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今天在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说。
现在很多城市的道路都变成了停车场,小汽车已经占用了绝大多数的道路资源,公交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慢。仇保兴毫不客气地指出,“可以预见,如果我们还不采取断然措施,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对道路资源使用进行合理调控,某些城市的交通完全瘫痪将会指日可待。”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说,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中央的战略决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和经济政策已经确定,关键在于执行。
与此同时,有关专家建议,现阶段在中国大中城市,应考虑用经济方法对占用道路资源较多的小汽车的出行加以调控,争取在短时间内将路面交通量大幅度降下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仅仅停留在多增加几辆公交车是远远不够的。
仇保兴今天援引国际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倡议的《罗马宣言》也表达了此种观点。他说,应根据个人对道路使用强度的不同,而征收不同的费用,以此调控城市交通需求。
虽然上海市已采取了限制小汽车保有量的措施,通过征收牌照费提高拥有小汽车的成本。但由于机动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大部分地区政府鼓励家庭购买小汽车。
“汽车工业现在正为北京市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税收。”北京市长王(山加支)山上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明确表示,二00八年奥运会之前应对北京交通拥堵的策略是大量增加公交车以及兴建更多地铁线路,而不是限制汽车的使用。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王凤武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行政、经济、技术手段都是限制小汽车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来缓解交通拥堵必然采取的调控手段,但目前建设部还没有出台此项政策的时间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