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8日电 据上海青年报报道,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志丹苑”17日揭开神秘面纱。经上海市文管会考古部专家4年来的挖掘整理,石闸基本展露原貌,据悉,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还将在遗址上建造博物馆,将开掘出来的元明时期的砖瓦、青花瓷片、青瓷碗等文物向公众展示。 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
上海市文管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17日表示,4年来的开掘,已探明遗址规模为1350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它不仅比199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北京金中都水关遗址规模要大,且建筑更为雄伟,是上海考古史上又一重大发现,也是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据悉,“志丹苑遗址”原打算建造住宅楼。2002年5月3日,打第150号桩时,发现地下7米处是30厘米厚的青石板,石板下是25厘米厚的木板。板质为水杉木,未腐烂;再下面恰巧是柱梁。市文管会当即邀请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工程院的专家、院士召开论证会,确定这是一处元代水闸或码头的石构水工建筑遗址。
这一留存几百年的石闸闸口宽6.8米,两旁是两根巨大的青石柱。已经暴露在外的石柱高3.3米,面宽0.9米,四面规正,棱角分明。石柱的相向面的正中凿有宽0.28米,深0.17米的凹槽,凹槽上下笔直,槽底平整。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主任宋健介绍说,这座石闸可能就是任仁发治理吴淞江时所建。它为研究上海的江河变迁、水利建设和航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据文献记载,志丹苑原是吴淞江的一条支流。元代都水监、松江人任仁发受命疏浚吴淞江,他先后于元大德8年(公元1304年)、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疏浚吴淞江下游,并置石闸、木闸数座,以限潮沙。此次发现的石闸可能同任仁发治理吴淞江水系有关。元代是上海建城的关键时期,因此“志丹苑”遗址的发现,不仅对研究上海建城年代和历史演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搞清吴淞江河道的变革、沿江水工建筑与港口建筑的技术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