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号,不止是一艘沉船

分享到:

“里斯本丸”号,不止是一艘沉船

2024年04月03日 07:51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东经122°45′55″,北纬30°13′47″,浙江舟山群岛海域。

  这个坐标,这片海域,有一段尘封了80多年的往事,这里躺着一艘名为“里斯本丸”的沉船,它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舟山普陀东极。舟山普陀区文广旅体局提供

  这是一段80多年前的往事

  1942年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由于日军没有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10月1日凌晨,当船行至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东极海区时,“里斯本丸”号遭遇美国潜艇的鱼雷袭击,船舱进水,整个货轮开始沉没,一场悲剧产生了。

“里斯本丸”号(资料照片)。洪晓敏供图

  当天下午,日本驱逐舰和运输船赶来救下日军官兵,但日军残忍地封闭了关押战俘的3个货舱舱口。10月2日上午,最后留在船上的日军和船员被接走,“里斯本丸”号船迅速下沉。英军战俘设法自救,打破舱盖,跳海逃生,仍遭到日军开枪阻拦,大量英俘当场遇难。

  “当船在沉没时,日军把关押战俘的三个船舱的门封闭,企图让所有的战俘随船沉没、葬身大海。”

  ——英军战俘幸存者 汉密尔顿

  “我刚刚爬出来,梯子就断了,其他人都出不来了,舱里面有个爱尔兰炮兵,我听见他向大家大喊:我们出不去了,我们给他们唱首歌吧,于是他们就唱了一首《去蒂珀雷里的漫漫长路》。”

  —— “里斯本丸”事件幸存者 杰克·爱丁柏

“里斯本丸”号沉没(资料照片)。洪晓敏供图

  出手相救的中国渔民

  而在当时,浙江舟山青浜岛和庙子湖岛上的渔民,几乎都看到了即将沉没的“里斯本丸”。

  轮船的船头冲天昂起,一会儿便沉入海中。船上的物品在沉船处扩散,落水者呼喊挣扎……危急时刻,目睹沉船的舟山青浜岛和庙子湖岛的渔民迅速实施营救,几乎全部出动,把所有的船只都动员起来出海,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遇难的战俘。

东极渔民就是划着这样的小船出海救人的。洪晓敏供图

  据记载,那时岛上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渔民们常年三餐不继、半饥半饱。可出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渔民还是拿出仅有的粮食和衣服送给那些饥饿悲伤、衣不蔽体的战俘,安排他们住宿,“那些渔民表现出了极大的仁慈”……有人还拿出了珍藏的鸡蛋和鱼干。

  据当地政府事后统计,当时舟山东极渔民共从海上救起英军战俘384名。

  10月3日上午,日本军舰包围东极,并登上青浜、庙子湖两岛,武装搜捕已经获救的英军战俘,手无寸铁的舟山渔民还是冒死将伊文思、詹姆斯顿、法伦斯三人藏匿起来,一星期后又成功地用小船送交中国当时的抗日武装,后被护送至重庆,再辗转回到英国。

1942年10月中旬,伊文思、法伦斯、詹姆斯顿与中国军民在舟山的合影照片。洪晓敏供图

  在一封致谢舟山的信函中,退役英军军官费恩祺(Major Brian Finch)表示:舟山渔民全都是出于自发的,抱着一颗善良的心,不分国籍和种族,在日本军队的枪林弹雨下把危难中的军人拯救出来,这行为令人由衷感激、敬佩及难忘。

佐敦先生致词,感谢舟山人民的救助。洪晓敏供图

  战争,已经过去

  情谊,永不褪色

  尽管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里斯本丸”事件英军战俘幸存者和他们的亲属仍然对舟山渔民念念不忘。

  2005年8月,查尔斯·佐敦回到舟山,见到了当时在水里救起他的渔民,给了一个热烈的拥抱。

佐敦在沉船海域向两个儿子讲叙当年获救的经过。洪晓敏供图

  在“里斯本丸”沉没的地方,查尔斯·佐敦将一朵红色的玫瑰抛向大海,他要告慰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们。战争,已经过去。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的。”

  ——查尔斯·佐敦

2005年8月,查尔斯·佐敦与舟山东极老渔民陈永华拥抱。洪晓敏供图

  2019年10月20日,“里斯本丸”号英军战俘后人来到了东极镇。他们中有的已白发苍苍,有的需轮椅代步,但是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东部的海岛,来到先人长眠的海域。

  年过八旬的雪莉·班布里奇满头白发,随身带着一个保存完好的黑发娃娃。这是她孩童时期父亲从香港寄给她的礼物,这也是她对父亲唯一的记忆。雪莉说,父亲的墓碑上只有一句话——“我们推测他在战争中死在了中国东海”。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这些年来,纪念“里斯本丸”号船营救事件的相关活动不断举办,82年来,这种友谊,在一代代人的纪念和交往中生出新的枝蔓。

  作为民间纪念活动组织者,吴似真在2017年的纪念活动中与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一家结识。他们经常彼此问候,分享孩子成长照片,互赠生日礼物、新年礼物。

  “虽然远隔重洋,但我们基本每月都要联系一次。”从日常问候到分享孩子成长照片,再到互赠礼物,两家的关系日益密切,吴似真说,“莫利的玄孙女露娜正好比我的孩子早出生6个月。我和莫利的女儿维尼约定了,带着孩子去英国探望他们,他们若是来舟山,也一定会带着露娜来。”吴似真说。

  友谊的故事,在新一代身上延续,中英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也将在无数家庭心里埋下种子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为纪念“里斯本丸”号船营救事件,英国斯塔福德郡立起了一座纪念碑,舟山也建成了一座纪念馆。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纪念馆一景。舟山市普陀区委宣传部供图

  东极镇文化站站长、“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纪念馆讲解员梁银娣的外公、舅舅等亲人曾参与救援,“其实在东极长大的孩子都知道这个故事。特别是夏天晚上纳凉,大人们就会讲故事,他们讲了很多遍,我们听了很多遍。”

  虽然营救的故事耳熟能详,但越是了解这段历史,越是敬佩当时参与营救的198位渔民。越是了解,越是感动,梁银娣便越想将这个故事继续讲述下去,将这份情谊传承下去。

香港大公报1949年2月18日第5版。洪晓敏供图

  如今的东极岛依旧潮起潮落,伴着大海的涛声,“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背后的人间情怀却不止于此……2023年,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已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作为讲解员,梁银娣不止一次收到了游客对这段历史的惊叹,“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也能了解这段历史,践行这份情谊,传承这份精神。”

舟山东极岛风光。舟山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历史不能忘却。“里斯本丸”号营救事件,不仅是一段铭记历史、彰显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篇章,更是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让中国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今天,由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中共安吉县委、安吉县人民政府、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国际传播余村对话活动在浙江安吉余村举行。活动现场,舟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钟传宏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讲述,分享了“里斯本丸”号这段“永不沉没的情谊”历久弥新的故事。

分享现场。王刚 摄

  审视当下,随着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迅速崛起,传播内容如何直达海内外万千受众?

  2023年8月15日,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英国伦敦进行首场点映,让更多人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海内外百余家媒体参与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英国伦敦点映相关报道,刊发报道400余篇,全网传播量超5000万……一组组数据见证了“里斯本丸”号营救事件的海外“出圈”。

  今天的舟山已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2023年,宁波舟山港的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在叩问历史的同时,钟传宏表示,舟山也将继续深挖该营救事件的精神内涵,促进两国间的人文交流,运用新媒体技术赋能传播平台,推动国际传播效能提升,进一步讲好“里斯本丸”故事,讲好舟山故事、中国故事。

  中国新闻社(CNS1952)综合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新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周驰】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