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曹群:如何以音乐艺术教育融通中英文化?

分享到:

东西问|曹群:如何以音乐艺术教育融通中英文化?

2024年02月24日 18: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社伦敦2月24日电 题:如何以音乐艺术教育融通中英文化?

  ——专访英籍音乐艺术教育家曹群

  作者 欧阳开宇 彭欣怡

  曹群是深耕音乐领域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二十年来,致力于中英国际教育合作,历任英国多所高校领导职务。在西方教育界工作多年,他对中西方的音乐艺术与教育实践有着独特见解。近日,曹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通过音乐艺术教育融通中英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音乐艺术对于消除文化隔阂有哪些作用?

  曹群:音乐艺术是消除文化隔阂的一剂良药。首先,音乐具有表达和沟通情感的独特功能。作为跨越国界和民族的人类通用语言,音乐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聆听和欣赏彼此的音乐,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情感并产生共鸣,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其次,音乐是促进文化交流的天然工具,是内涵丰富、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演出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音乐,人们可以窥探并了解其他文化的传统、历史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及良性传播。由于具备包容性,音乐艺术能够自然融合多种文化元素,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在互动和碰撞中有机结合、相互借鉴,也进一步丰富音乐的多样性。

2024年2月,留美音乐学子编排的“爱的回响——青年音乐家系列”在纽约世贸中心车站奏响。廖攀 摄

  同时,音乐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音乐艺术的教育作用潜移默化,有助于塑造群体的共同价值认同。通过欣赏和创作音乐,可以加深对共同价值观的理解和体验,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学习和传承民族音乐,不同的民族自然会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2023年末,我应邀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电影遗产”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和“中国日”的演出,亲身体验中国的音乐艺术得到世界多国来宾的欣赏和欢迎。总之,音乐艺术在消除文化隔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沟通情感、促进文化交流、融合多元文化、提升艺术素养、塑造共同价值观及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包容,进而实现文化融合与社会和谐。

2022年4月21日,“2022巴黎•国际中文日”活动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法国的中文爱好者在活动现场用中文表演中国传统曲艺节目。李洋 摄

  中新社记者:在多段教育机构管理经历中,您如何看待中英音乐艺术教育的差异?

  曹群:中英两国在历史传统、语言文化方面截然不同,自然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比如在中国的音乐艺术教育中,通常侧重于技艺和表现,即通过强化系统的培训和表演实践,优化学生的音乐技巧和表现能力。鉴于此,通常教师注重的是技巧传承和艺术表演。英国则聚焦个性表达,即鼓励学生通过音乐创作推陈出新,发展独特的个性和艺术创造力,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的音乐艺术教育通常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形式,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学习。这种方式注重的是技能传授和个体训练。而英国音乐艺术教育更倾向于采用项目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常教师采取引导学生探索主题、组织集体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自主研习和创新。

  教学内容方面,中国普通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通常以国粹即传统民族音乐为主,辅以西方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而英国的普通音乐艺术教育除了西方传统音乐外,还涉及流行音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以及各门类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

2023年11月,河南焦作,小学古筝社团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弹奏古筝。程全 摄

  中新社记者:在中英音乐教育差异下,您在英国的教学有哪些来自文化差异的挑战?

  曹群:挑战就在身边。首先来自理念和方法的差异。中国国内的音乐教育注重技巧训练和研习经典,而英国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和表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在可控的空间内调整观念和方法,不仅要适应英国音乐教育体系的要求,也要同时满足和匹配国际学生的期望值及接受能力。其次是克服语言和文化的沟通障碍,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思维方式差异。这需要从对方的视角出发,设身处地,融会贯通,尽量避免任何相互误解。再者是来自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值或价值取向差异。需要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值,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挑战还涉及文化敏感度和包容性,这需要格外谨慎。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他们各自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习俗,需要正视、尊重和理解这些差异,保持相互信息对称和沟通渠道畅通,努力营造并维持一个包容和尊重多样化的教学环境。

2022年8月,上海音乐厅,外国观众受邀走上舞台与艺术家互动,并了解中国乐器的魅力。张亨伟 摄

  中新社记者:在艺术创作和教育实践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曹群:我负责国际事务,通常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一是不断引入有国际维度的课程,尽可能将这些课程纳入学校的主流教学计划中,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是组织国际交流项目,与其他国家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访。

  三是组织各类国际文化活动,如不同的文化节、艺术节及主题讲座,邀请来自不同族群背景的人士分享他们的文化和经验。除以各级政府推行规定的方式推动此类活动,学校也聘任专职员工负责落实专项工作,使之制度化、常态化。

  四是不仅为学生而且为教职员工提供跨文化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学习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

  五是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各类国际项目和竞赛活动,为他们提供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伙伴合作共事的机会。

2012年4月,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开幕音乐会在伦敦卡多甘音乐厅举行,中英两国歌唱家同台演唱《长江之歌》。魏群 摄

  中新社记者:在英国多年教育工作经历中,您如何应对并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曹群:英国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无论从种族或文化的意义来说,应对并促进多元文化融合,是常年在路上、永不停息的工作。我主张提供多元文化教育,体现在从幼儿到成人的教学大纲中。多元化教育的内容,包括多种文化的历史、价值观、习俗、风土人情等。其目的是通过多元化教育,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各类文化的融合。

  重要一环是创建一个包容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从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彼此的观点和经验。教师一般会通过引导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辅助组织多元文化活动,譬如举办各种文化节、艺术节或食品展等。另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则是通过训练和实践,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能力。通过教师组织跨文化交流项目或讨论,教导学生倾听和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想法和观点,学会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元文化活动、交流项目、志愿者活动,深入了解其他文化,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023年8月,伦敦国际中国音乐节首场音乐会举办,伦敦幽兰琴社演奏《梅花三弄》。欧阳开宇 摄

  我也常年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及各种其他文化交流的机遇讲述中国文化。我所在学校每年的中国节日都会组织以中国留学生为主体的庆祝活动,并邀请英国师生和其他国家留学生及当地华人社团参加。在中国举办国际盛会期间,我们鼓励在校学生参与国内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并结合教学讲述中国故事。从格里姆斯比、克罗伊登、华威郡、莱斯特、阿平汉到伦敦,凡是我工作过的学校都对华友好。这不仅体现中英两国人民的友情,也使在校的中国留学生倍感亲切和谐。(完)

  受访者简介:

  曹群,英籍华人,男中音歌唱家、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二十年来,在英国多所高校担任领导职务,尤其致力于中英国际教育合作。历任格里姆斯比学院副校长、克罗伊登学院副校长、华威学院副校长、莱斯特大学副校长、威斯敏斯特城市学院常务副校长、伦敦联合学院集团常务副校长、阿平汉公学高级顾问、欧洲国际学校理事会高级顾问、斯旺西大学国际顾问等职。

【编辑:刘欢】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