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生命禁区”搬出的农牧民,过得如何?
【观点】从西藏“生命禁区”搬出的农牧民,过得如何?
有着楼房和果园的森布日,是雅鲁藏布江北部新建起的一座村庄,也是西藏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的重要安置点。
森布日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的山南市贡嘎县,这里的海拔高度在3600米左右,移居于此的藏族居民们则多数来自西藏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作“生命禁区”的那曲安多等地。自2019年12月西藏实施大规模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开始,已有上万人在这里落地定居,过上了与祖辈不同的生活。
他们在森布日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找到新的谋生手段?近日举行的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上,常在高原调研、考察的几位学者带“统战新语”走进了西藏易地搬迁百姓的新生活。
要教会用电器、也要找到归属
“你自己学会用这些现代化电器了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尉问道,在过去两年里,她两次来到森布日走访搬迁群众。
“简单的可以自己尝试,但大部分都是由干部来家里手把手教会的。干部轮流到每一家去教,我年轻学得快,有时候邻居有拿不准的地方,我也会教他们。”藏族居民达瓦回答。
达瓦的邻居次珍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屋里有一台微波炉。次珍告诉蒋尉,这些电器的使用方法自己看藏文说明书可以琢磨个大概,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干部来家里指导,也就会了。
森布日设有卫生院、便民服务厅,藏族老百姓家里也配备了煤气灶、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但是要让百姓住得安稳,还要帮他们找到对新家的归属感。用蒋尉的话说就是 “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爱’、‘被认同’”。
除了到百姓家里教他们如何使用电器,安置指挥部还会在每周五组织卫生大扫除、为单亲妈妈发放“暖心包”、帮助孤寡老人理发,并时刻留意尊重藏族同胞从迁出地保留下来的村规。“乡土情结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张力势必导致一个文化心理的适应过程,满足搬迁群众在精神层次上的需求,是顺利完成过渡期的重要条件。”蒋尉说。
不放牧了,怎么生活?
从安多搬到森布日的边巴,曾经非常担心离开牧场后如何谋生,他说:“放了一辈子牧,咱在这里怎么生活呢?”
边巴新家对面的矮化苹果林,就是问题的答案。在森布日,由政府和那曲市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的矮化苹果项目,是搬迁安置配套产业的成功案例。当地的搬迁工程项目、绿化养护公司也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对于民众担心的就业问题,蒋尉说:“既要创造就业岗位,也要加强对搬迁居民的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多措并举,增强他们的后续发展能力。”
为了丰富百姓的就业选择,森布日开办了夜校,提供裁缝、烹饪等技能培训,还与拉萨等地沟通搭桥,让青年有机会外出工作。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格桑卓玛说:“城市里丰富的文化生活,对当地年轻人其实是很有吸引力的。有一些年轻人想出去,但苦于技能不足,现在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
未来,除了政府扶持,搬迁安置点的自我发展能力也值得期待。来自浙江大学国家认同与族群关系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李健早在2017年就进行相关研究,他认为发展集体经济是助力搬迁群众融入的途径之一。
李健说,现在有很多青年创业团队,我们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去鼓励、资助他们解决当地社区的一些问题,如果效果好,他们获得的收益也能更好地回馈到当地社区。将来,也许会有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模式逐渐孵化出来。(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