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启动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

分享到:

航天科工启动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

2023年07月19日 05:16 来源:法治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宣布,正式启动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

  超低轨道是指轨道高度低于300公里的轨道,相较于传统轨道,超低轨道动力学环境复杂,需要抵消卫星轨道高度由于更高的大气阻力而快速衰减的影响。

  “尽管超低轨道长期运行需要面对诸多技术挑战,但其也蕴含超高价值,包括因轨道高度下降,从对地‘遥感’变为‘近端’而实现的更低成本、更高观测分辨率、更短传输时延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总设计师张楠说。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提出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旨在打造“感、传、算”一体的超低轨星座及其应用系统,在实现分米级精准“感”知、分钟级实时“传”输的同时,通过先进星载智能处理、星端直连、星间通信实现空间信息直达用户终端,在满足抢险救灾、应急调度等重大行动对关键信息高分辨率实时观测、目标特性获取以及时效性的迫切需求的同时,孵化卫星直接服务于大众(ToC)的新型产业生态。

  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有哪些典型应用场景?张楠告诉记者,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可为应急救援、火情监测、防灾减灾领域提供有效的数据和能力支撑,卫星应用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常态化的灾情监测预警,应急事件发生后,星间传输和星上智能处理可以高效拍摄和提取关键信息,依托自主网络直传至车载或便携终端,在15分钟内为一线处置单元和前线指挥机构提供高时效灾区现场影像,高效支撑应急救援和辅助决策。

  谈及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的主要特征,张楠如此总结:看得更清,空间分辨率将达到0.5米;看得更快,空间信息15分钟内直达用户;看得更懂,通过星上智能处理、星端直连等,省去地面集中数据处理环节,实现空间信息直达用户终端;成本更低,实现同等分辨率下光学载荷重量、成本降低50%,SAR载荷重量、成本降低40%。

  根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发布的建设计划,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三阶段实施,同时聚焦创新性突出、具有科学研究或实际应用价值,面向社会征集搭载载荷。目前,已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等多家用户开展深度交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据张楠介绍,2021年至2025年是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技术与业务验证阶段,计划今年完成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首发星发射,2024年完成9星业务验证星簇发射,同时完成卫星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即时ToC遥感业务应用示范系统,提供1天级服务响应能力和信息直达用户大众。

  2026年至2030年是在规模组网阶段,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在轨组网运行,形成全球15分钟响应能力。2030年以后是融合发展阶段,完成业务系统全面建设,达到全球范围10分钟以内即时业务响应和服务能力,助推空间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首发星已完成正样产品设计与投产,将搭载光学遥感相机、星载智能处理设备、原子氧探测器等有效载荷,计划今年12月发射。(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