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2022年02月26日 17:4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陈家镛传》北京首发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举办纪念陈家镛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论坛,举行《陈家镛传》首发揭幕仪式。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2年是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和化学工程学科开拓者之一的陈家镛院士诞辰100周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所)2月26日在北京专门举办座谈会暨学术论坛,并举行《一腔报国志 湿法开金石——陈家镛传》首发式,以纪念和缅怀热爱祖国、崇尚科学、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的湿法冶金“开山”大家陈家镛(1922-2019)先生。

  陈家镛先生1922年出生于四川金堂,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留学,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1952年秋,他主持“用纤维层过滤气溶胶”的研究,其部分结果1955年在《化学评论》上发表,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引用。直至今日,该文仍被视为气溶胶领域早期(1955年前)科研工作的权威性总结而被引用。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举办纪念陈家镛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论坛,首发《陈家镛传》。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孙自法 摄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举办纪念陈家镛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论坛,首发《陈家镛传》。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1954年,陈家镛应杜邦公司聘请,前往位于布法罗的薄膜部约克斯研究所工作。1956年,陈家镛携家人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回国,参加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前身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58年任湿法冶金室主任,任务涵盖基础研究和工程研究两方面,工作重心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求而开发湿法冶金技术。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介绍说,冶金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传统粗放的火法冶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矿产资源品位低、开发难的问题,更加绿色的湿法冶金应运而生。作为中国湿法冶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陈家镛回国后毅然承担云南东川尾矿湿法冶金提铜的科研任务,此后又在东川建立国内第一个中试工厂,时至今日该技术仍在工业化运用。

  为解决国防急需,陈家镛在中国最早利用湿法冶金的原理和技术开展金属粉体制备的研究,研制出一大批适合不同需要的复合金属粉体,解决了飞机发动机耐高温及可磨耗密封问题。同时,他也较早将化学原理和生物技术结合用于生物冶金。针对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问题,陈家镛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要求对湿法冶金用水要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对废渣要合理应用,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陈家镛还较早将萃取化学理论和萃取分离工程应用于生化产品的分离。20世纪90年代初,他以“绿色化学”的理念为指导,开展柴油产品生物脱硫的研究,利用生物技术减少环境污染。陈家镛坚持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并借此开创新的湿法冶金过程,为中国的冶金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1980年,陈家镛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作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陈家镛践行科教融合理念,指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先后编撰《湿法冶金手册》《溶剂萃取手册》等十余本专业著作,许多论著都成为学术界的经典之作。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所长张锁江院士致辞说,陈家镛先生还在冶金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和矿物分离、生化工程、粉末材料等研究领域都做出突出贡献。该所前身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建所之初,确定炼铁、炼钢、流态化和湿法冶金四个方向,其中的湿法冶金室则由陈家镛先生创建。

  张锁江表示,随着国家战略需求的变化,在陈家镛院士等倡议下,2008年中科院批准成立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同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湿法冶金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2021年,实验室经优化整合发展为“战略金属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和契机,该所也将继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以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原创技术为特色的中外一流创新平台。

  作为中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之一,当天首发的《陈家镛传》由采集小组历时10年,通过采访与陈家镛院士一起工作的同事和学生,查阅、调取书信、手稿、照片等实物及音视频资料近千份、万余页,到南京、重庆、成都、昆明四地实地调研,最后成书19.2万字,展示出陈家镛院士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厚德载物的品质和爱国奉献的情怀。

  纪念陈家镛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由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原所长刘会洲研究员主持,陈家镛院士生前同事、同行、学生等学界、产业界多位院士和专家学者代表先后发言,追思和缅怀陈家镛先生。学术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李静海,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沈政昌,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陆小华,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做主题学术报告,与青年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完)

【编辑:田博群】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