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玄奘与迦叶摩腾、竺法兰
中新社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印两国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长达2000多年。佛兴西方、法流东国,讲的是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佛教交流。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洛阳,译经著说,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白马驼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当地时间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演讲,让几个远离今人一千多年得道高僧的名字重新引起人们注意。
其中,玄奘大家可能比较熟悉,而迦叶摩腾、竺法兰则较少为公众所了解。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公元64年的某一天,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金身之人在他的皇宫中游戏飞行,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第二天,汉明帝让王公大臣圆梦。其中一位消息灵通、知识丰富的大臣奏道:“西方有一种人人拜敬的佛,不知陛下所梦之物是否就是佛像。”汉明帝听了以后,深觉有理,于是即派18人前往西方求经。
3年后,他们在今阿富汗北部遇到东来传教的印度佛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于是就一起将佛像经卷用白马驮至洛阳。汉明帝见了佛像及佛教典籍,并听了两位佛僧的说教后,心中十分高兴,便专门为两位佛僧建了“白马寺”,即今河南洛阳的白马寺。迦叶摩腾、竺法兰在寺中逗留了很长时间,并将小乘佛教的经典四十二章经译成汉文。
此后又过了533年,玄奘出生,自幼即对经书表现出较高悟性,这个名叫陈袆的男子于13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贞观三年(公元629年),29岁的玄奘离长安前往天竺(今印度)游学求法,途经中亚等地,历尽艰险,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从戒贤学佛5年余。由于学识出众,精通50部经律论,他获得佛教“三藏法师”的崇高地位。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其辗转往返17年,行程数万里,“所闻所履,经历128国”,带回大小乘经律论共657部及佛像、舍利等。他以19年时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玄奘创立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法相宗,其弟子千余人,其中有不少朝鲜、日本等国的入唐学问僧。
玄奘回长安后,应唐太宗的要求,撰写了一部介绍西域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和山川地理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该书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得到近代科学家多次验证。印度考古学家依据玄奘所记的路程与方位,先后找到并发掘出几十处古城、古建筑遗址。近代探险家斯坦因重走了一遍玄奘从瓜州到伊吾的沙漠途径,发现玄奘记下的里程十分准确。
后来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根据玄奘西游的故事写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西游记》。有一种说法,《西游记》中另外两个人物猪八戒、沙和尚的原型就是迦叶摩腾、竺法兰。
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印度,第一站古吉拉特邦既是玄奘西行取经途经的地方,也是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到古吉拉特邦取经,然后把佛经带回中国,在我的家乡陕西西安传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邀请莫迪总理下次访问中国时到西安去看看,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我们要把两国友谊与合作的纽带传承好、发扬好,把中印关系发展好。”习近平这样向莫迪发出邀请。莫迪很高兴地接受了习近平的邀请明年访华。
一段中印友好的当代佳话又将续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