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陈光标为南京秦淮风光带上的一名保洁员过生日,同时给另外49名秦淮风光带的环卫工发红包。但此后,环卫工得到的红包和羽绒服被上级收走。相关部门表示,当时接受捐助的是部分代表,这些善款善物集中后将被用于该景区所有环卫工平均分配。(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0版)
环卫工人的善款善物被上级收走,继而平分,整个过程是公开透明的,但公开并不意味着合理。
事实上,我国的《捐赠法》第一章第五条就指出:“捐赠财产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将捐赠财产挪作他用。”换言之,在上级统一收取善款善物之时,最起码应该尊重陈光标的意见,问他是否同意。而此事中,我们却并未看到如此举动,在忽略民众感受后,也无视捐赠人的意愿。
不尊重捐赠人的意愿,私自将善款善物重新分配看似偶然,实际上正是当前善款分配尴尬局面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慈善饱受质疑的罪魁祸首。有数据为证: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社会公众表示,对当前我国慈善信息公开情况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由此可见,忽略民众感受,不尊重捐赠人意愿,这些,或许正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这次平分“慈善”看似是小事,背后却有真问题,不能对其掉以轻心,而应从每个细节做起,唯有每一次慈善都充分尊重捐赠人的意愿,慈善事业才可能重回“正轨”,才不至于如当前一般饱受质疑。(龙敏飞 单行道)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