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时汽车单双号限行,让广州市民领略到一番路通车顺的风景。于是,后亚运时期还要不要继续“限行”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副市长甘新前日表态,限行不是解决广州交通拥挤的根本方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才是缓堵的最有力武器。
此表态或许一定程度上透露了市政主管部门对限行及未来城市交通政策的价值取向,但能否从根本上纾缓公众对于这座城市交通出行的焦虑却有待观察。毕竟,步入了汽车时代,旺盛的私家车消费需求与市政道路扩容的矛盾总是如影相随。依广州市目前月均新增约3万辆车的速度,不出五年,全市汽车拥有量就将在现有158万辆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还多。假如相关调控措施跟不上,那时的广州街头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因此,迫于现实压力,是否限行随时可能摆上决策台面。
近几日,本地有媒体举行“限行”大讨论,引起市民的热议和广泛关注。不论人们的意见如何,亦不论最终结果如何,博采民意、广纳民智,让公众参与事关切身利益的公共决策的讨论,无疑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值得政府部门重视。事实上,要攻克交通拥堵这样现代城市的“疑难重症”,如果局限于某一枝节问题的争论,往往易陷入简单化、片面化甚至情绪化的泥淖。就事论事,“限”与不限,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均不无道理。但解决拥堵,决非限与不限那么简单,亦非财大气粗,重金投入某一基础设施的建设,就能一劳永逸。如香港那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汽车保有量也很大,道路硬件设施未必超越我们多少,但其交通拥堵程度却远没有内地的特大城市那么严重。主要还在于市政及城市公共交通的科学管理及市民出行观念的差异。
汽车时代的城市交通是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财政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亦关乎城市规划、功能布局,以及各种交通线路、工具的衔接等,亦需市民出行理念、文明行车等素质的提升。“公交优先”固然是个方向,但如何科学运筹,令城市公交发挥最佳效益,同时尽量满足市民的多种出行需求,如解决好公交与私家车的抢道矛盾等,这些都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城市交通既是公共课题,亦是民生大事,不妨走走群众路线,且听数以百万计的“司机”们如何说,看看市民们有何高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素以敢想敢干闻名的广州人,相信能弄出个治理交通拥堵的好法子来。(阅 尽)
参与互动(0) | 【编辑:姚培硕】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